一位80后大學生村官在任職三年時間里,充分利用村里的荒田荒地和農作物秸稈飼養巴馬草香豬,建起了500畝的草香豬養殖示范基地,帶領村民共同創辦了惠農草香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年出欄商品香豬四千多頭,產值達800多萬元,年收入超過20多萬元,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硬是在窮山溝里闖出了一條生態環保循環養殖致富之路,他就是湖北省浠水縣關口鎮夏沖村書記助理聶友利。
競聘村官自費學藝
2011年,聶友利大學畢業,依著自己一心想回農村干一番事業的想法,他順利回到了自己家鄉浠水縣關口鎮夏沖村擔任村書記助理,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村里到處是荒田荒地,交通閉塞,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如何才能引領村民致富呢?聶友利一時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在一次偶然情況下,他得知廣西巴馬香豬體型小,可粗放,耐粗飼,肉質好、營養豐富,養殖前景可觀。再加上他對村情、民情和市場的綜合分析,聶友利決定利用村里豐富的資源來養殖香豬,走生態養殖路。
認準目標,說干就干。當年9月,他自費到廣西巴馬縣國家種豬場學習巴馬香豬養殖技術,經過近四個月的實地學習,基本掌握了香豬的飼養管理技術。學成歸來創辦豬場
聶友利從廣西回來后,便開始謀劃建設豬場。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他向二十多位親朋好友借到了十五萬元,有了啟動資金。在鄉親們的幫助下,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兩棟能容納50頭母豬和300頭肥豬的豬舍建成了。
2012年5月,聶友利從廣西引進30頭巴馬香豬種豬,開始了香豬養殖之路。白天,他將香豬散放在山上自由采食,晚上再統一趕回圈舍。為了讓香豬吃飽吃好,他不僅利用農作物秸稈來飼喂,還種植大葉速生槐、紫花苜蓿、紅薯藤、南瓜等優質青飼料供給香豬。
找出銷路帶民致富
在聶友利的精心飼養和管理下,當年9月,第一窩小香豬出生了,活潑可愛的仔豬讓他看到成功的希望。后來30頭種母豬都陸續產下了仔豬,隨著仔豬的慢慢長大,他又開始犯愁了,如何把這些仔豬銷售出去成了頭等大事。
聶友利開始到處尋找買家,詢問了多家餐廳、酒店,仍一無所獲。就在他感到快要絕望的時候,命運出現了轉機,武漢的一位生意人愿意采購他的香豬當寵物。聶友利歷經艱辛終于談成了第一筆生意。
慢慢地,聶友利有了自己穩定的客戶群,并開通了網上銷售。他把仔豬按兩類型銷售,2月齡內的仔豬當寵物豬賣;5月齡后的香豬當商品豬出售。2013年1月,他的母豬存欄達到100多頭,出欄商品豬200多頭,獲利七萬多元,實現了養殖致富的創業夢想。同時,他也將自己養殖香豬的經驗免費傳授給村民,并采用“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養戶簽訂協議,實行保護性的收購,統一銷售,已經有20多位農民在他的指導下養起了草香豬,每人年可獲利近五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