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縣權家河村是典型的山溝小村,村子位于采煤區,人多地少,土地貧瘠,村民脫貧致富非常困難。然而,這幾年村里一位“女能人”權紅梅憑借自己的智慧和精心勞作養豬致富,不但自己致富,更帶領全村人脫貧致富走上小康路。
1988年,權紅梅從職業高中畢業后,回原村當了一名代課教師。三年后,嫁到了權家河村繼續教書。幾年后,由于代課教師工資太低,全家生活困難,她離開了心愛的講臺。回到家中,權紅梅仔細分析村里情況,決定利用山溝地勢低凹、相對封閉的優勢,發展農村養殖業,進行生豬規模養殖。2005年下半年以后,生豬價格一路走低,她最初投資的7000元錢虧損了一半,對山村的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損失。這使她認識到養殖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識外,還要以市場為導向,把握市場規律。
隨著2006年養殖業低谷到來以及全國大范圍的生豬病害蔓延,全國生豬存欄急驟下降,雖然市場價格還有進一步下滑的趨勢,但她堅信豬肉價格必將逐步上漲,應該抓住這一市場機遇,著手大規模增加仔豬數量,生豬存欄增加到100多頭,并號召村民發展養殖。
養殖的過程中,她主動向技術人員請教,并購置了電腦,認真學習生豬養殖知識。她經常守護在豬舍前,仔細觀察每頭生豬的情況,及時掌握各種異常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請教、及時查閱有關書籍資料,采取正確的措施。經過長期實踐摸索,權紅梅終于掌握了生豬養殖技術,并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實用養豬技術。她所養殖的生豬出欄率保持在98%以上,年收入達到15萬元,生豬養殖給她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家庭快速實現脫貧致富。
在生豬養殖上的十幾年摸爬滾打,權紅梅已經有了自己的養殖經驗。2011年,開始發展規模養殖,建設標準化圈舍,總投資200多萬元,新建標準化豬舍,創辦養豬場后,安置農村閑置勞動力10余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名。
對于村里生活困難的群眾,她也伸出幫助之手,采取領回家喂養,到豬出欄的時候再付豬款,既解決了部分群眾無錢購豬的難題,又促進了廣大群眾養豬的積極性,同時增加了自己的經濟效益。憑著這種埋頭苦干、刻苦鉆研的精神,權紅梅的豬場產值達1000萬元左右,成了遠近名副其實的養豬專業大戶。
自己養豬富了,不能忘記周圍的群眾,不能忘記那些在致富路上奔走的老百姓。權紅梅把自己所掌握的養豬本領手把手地教給許多養豬戶,由于她的“傳、幫、帶”,堯頭鎮群眾養豬熱情高漲,使得堯頭鎮生豬產業得以迅速做大做強,更是由于她精心運作生豬行業協會,使堯頭鎮養豬專業戶如雨后春筍般地涌現。全鎮及周邊村鄰經過她幫扶的養豬戶達200多戶,僅堯頭鎮養豬大戶就有10余戶。
與周邊群眾建立“協會+農戶”的關系,通過生豬協會的作用服務廣大養豬戶并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如今,在權紅梅的帶領下,科技興農、科技致富在全村蔚然成風,群眾科技致富的積極性也越來越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