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廣西貴港市“無水”種植水稻126萬畝

   日期:2014-10-2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4    評論:0    
  水稻田里沒有蓄水,水稻反而長得更好。在橋圩鎮永梧水稻生產示范點,隨手撥開稻苗,看到稻苗下面是黑黝黝的濕潤泥土,與平時大家印象里稻田中必是蓄滿水的情況大相徑庭。 
 
  貴港市港南區橋圩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李秀銳介紹,這項技術稱為水氣平衡技術,是貴港市農業部門開展清潔田園的舉措之一。這項技術利用水勢互相滲透的原理,通過打造與水田相通的水渠,利用自然降水和少量的人工溝灌補水保持田間濕潤,打破了水稻不灌水不長稻的種植傳統。 
 
  “水渠貫通稻田,能排能灌,田里不積水,但能保持水稻需要的水分,使土壤里的氧氣更充足,這樣更有利于水稻生長。水是滋生細菌的溫床,減少了田里的積水,紋枯病和稻飛虱就會減少。”李秀銳說,“如此一來,農藥和化肥的用量也相應減少,減少了田間農藥、化肥的污染。” 
 
  據了解,水氣平衡技術2011年開始在貴港市推廣,起初僅在桂平市石龍鎮福平村開辟了100多畝的實驗田,經過幾年推廣,今年全市已經有126萬畝農田使用該項技術。 
 
  “開始推廣這項新技術的時候,大家心里都沒底。沒想到試驗田第一年就取得了增產,每畝至少增產50多公斤。”桂平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曾家煥介紹,通過項目示范區的輻射帶動,桂平市今年有48萬畝農田實施水氣平衡技術。 
 
  橋圩鎮永梧村的黃五福大爺是這項新技術的受益者之一。他今年種了50多畝水稻,全都采用水氣平衡技術。現在正是水稻結穗的時節,黃五福高興地捧起自家田里的一簇稻穗告訴記者,采用水氣平衡種植法后,化肥和農藥比以前少用了一半,產量反而增加了,“一年能節省1000多塊化肥、農藥錢。” 
 
  “使用這項新技術,稻田泡水時間減少了,土壤可經常接觸空氣,氧化還原電位得到提高,減少了甲烷和有毒物質的產生、排放,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真正達到綠色天然節水節肥優質高產的目的。”李秀銳一邊檢查示范區的禾苗長勢,一邊講解技術原理。一叢叢飽滿的穗子將稻苗壓彎了腰,隨風輕輕擺動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吟唱著一曲豐收贊歌。“這里的水稻畝產預計將達到1000多公斤。”李秀銳笑著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