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90后美女“農二代”的生態農業之夢:讓農業“潮”起來

   日期:2016-08-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96    評論:0    

張雯雯到農田里了解作物情況。

張雯雯在農田里。

張雯雯看到豐收的瓜果,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

  繼承者們

  一個90后海歸女孩經營一千多畝農田是一種怎樣的體驗?或許,只有26歲的張雯雯清楚其中的酸甜苦辣。2012年,在澳大利亞留學6年的張雯雯放棄國外的高薪聘請,回到三水父親一手創辦的蔬菜合作社。在外人眼中涉世未深的她,以每月3000元的薪水出任商務總監,開始耕耘著自己的現代生態農業之夢。

  “未來園區要建設農業公園,讓城市人來這里可以體驗種菜的樂趣。”張雯雯協助父母打理合作社的同時,也很快開展現代農業新思路的嘗試:試水立足社區的體驗式生態農業O2O;并嘗試農產品深加工,努力讓農業變得“好玩”、“潮流”起來。

  未來,她希望通過對接資本市場,為合作社的發展開辟一條新路。

  是什么讓她回歸土地?

  她,放棄百萬年薪只因看好農業前景

  2006年,年僅16歲的張雯雯到澳大利亞留學,攻讀會計專業。“我們家還算殷實,但爸爸為了培養我獨立生活的能力,除了學費外,生活費一分錢都不給,全部要自己打工賺取。”張雯雯說,父親想通過這種方式讓她明白,錢不是那么輕易就能賺來的。

  “留學6年期間,做過4份兼職工作,還開過一家咖啡店”。張雯雯說,留學除了學業,最大的收獲就是鍛煉了獨立生活的能力。“這期間,我打過零工,也當過零售店的主管,后來還開了一家咖啡店,這讓我對市場、原料采購、成本控制等各方面都有了清晰的認識,也為日后創業打下了基礎。”

  “畢業時,有人開出百萬年薪的價格讓我留下來。”張雯雯說,經過再三思量,她還是放棄了高薪的職位,選擇回國,并投身父親創立的蔬菜專業合作社。

  張雯雯的父親也面臨來自周圍親朋好友的壓力。“我還記得那天我回國,父親來接機,車停在加油站時,父親突然停下車來問我,‘爸爸的公司不是什么科技企業,你真的不后悔嗎?’”張雯雯說,當時自己也不能打包票,但是奔著國內農業發展的可觀前景,她覺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樣也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她,穿高跟鞋行走田間“務農”

  三水區大塘鎮北,經過中心小學沿著江邊下路一直往前走兩公里左右,就是張雯雯的農業園區所在地。在上千畝遼闊的田野上,不同作物種植區整齊有序地分布著,香芋、冬瓜、葡萄、火龍果等品種已經漸漸進入豐收的季節。農場里,工人們在菜架下來回穿梭,給作物澆水、施肥。不遠處,過人高的河堤綠草如茵,靜靜的西江順流而來,遠處青山如黛。

  張雯雯踩著5厘米的高跟鞋,穩當利落地行走在園區田坎上。見到她來,工人一邊摘下斗笠一邊熱情地跟她打招呼。張雯雯也停下來詢問下一輪作物的種植情況。很難想象,眼下這個面容白皙、衣著靚麗的90后,竟是這家合作社的負責人之一。

  數年前,為了試驗自主研發的有機肥,張雯雯的父親在附近包下一片農地,開始有機蔬菜的種植。經過幾年的發展,張雯雯的父親張向東一手創辦的舜兆蔬菜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已經上千畝。“自己平時辦公地點不在農業園內。”張雯雯笑著說,每次見到淳樸的鄉親,很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

  她,創立體驗式生態農業O2O模式

  回國后,張雯雯以每月3000元的薪水出任合作社商務總監。而這一薪水,甚至低于園區種菜的工人。張雯雯說,在園區,請一個懂技術的種菜農民,月薪都要6000元。“我相信,首先你要在崗位上創造出價值,把盤子做大,才能再言回報。”張雯雯說。“雖然父親經營合作社,但是我對農業種植技術一無所知,我的優勢在于財務和商務拓展。” 張雯雯在合作社參與負責的包括戰略、經營、業務發展計劃等方面。

  受國外綠色、無污染的社區生鮮超市的啟發,張雯雯希望在合作社原有的生產、物流、銷售體系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探索立足社區的體驗式生態農業O2O模式。

  回到佛山后的張雯雯,著手籌建了“鮮維珍”社區生鮮連鎖店,出售自己蔬菜園的農產品。短短兩年內,合作社在佛山開設了5家連鎖店,并組建了自己的配送團隊,對接客戶,節約成本。

  張雯雯說:“由于人工成本過高,目前的幾家門店收支只能維持平衡,但我認為這是一個樹立自身品牌、可復制化的模式,父親也比較認可,所以一直都在堅持。”

  她有著怎樣與眾不同的“生意經”?

  她的想法:做一款時尚的辣椒醬

  張雯雯說,與其他90后一樣,她想通過不斷試水打造一些終端產品,讓農業變得“好玩”、“潮流”起來。“比如最近,我在朋友的店里吃到一款自制的辣椒醬,味道極好,我就想我的園區也種植辣椒,能不能也做一款時尚的辣椒醬出來。”她說。

  “這不是打趣。光靠種地是不夠養活合作社的。” 打理合作社4年的張雯雯認真地說,場地租金和人工成本高昂,工人一刀割下去就是三毛錢,蔬菜批發價在1.5元以下都不夠收回成本。

  “蔬菜的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也大,因此需要找‘活水’,通過多渠道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張雯雯說,合作社兆還計劃在園區內深加工一些蔬菜,比如冬瓜片、脫水有機蔬菜等。她說“小賬怕常算”,她接手父親的合作社后,更多的是感慨父親的不易,并學會更加“精打細算”地過日子。

  在多元化方面,看好休閑觀光農業前景的張雯雯,還謀劃將園區打造成頗具田園浪漫氣息的農業公園。“今后在北江邊,種一片油菜花田,還要建起一個游泳池。”在張雯雯描繪的藍圖中,農業合作社基地不應該只是一個生產基地,還可以是一個親身下田種菜,體驗農耕樂趣之地。

  她的堅持:做生鮮電商還未到時候

  作為90后海歸的張雯雯,為合作社帶來農業經營發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只要我能拿出數據說服大家,父親都很放心地交給我去做。”張雯雯說,兩人第一次的大分歧出現在“互聯網+農業”的看法上。在父親張向東看來,隨著互聯網新生代的逐漸成家立業,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購買模式也將發生改變,如果企業不提前鋪墊以便能夠承接這種消費習慣的改變,未來可能丟失市場。

  但張雯雯卻認為,試水農產品生鮮電商在目前市場環境下并不成熟。“普通的瓜果蔬菜都難以承擔高昂的保鮮與物流成本,即便能夠承擔也難以保證產品質量穩定。”最終,張向東和朋友合作的電商配送項目也以失敗告終,這也讓熱切擁抱“互聯網+農業”的張向東變得更加謹慎。

  她的愿景:把家族企業做上市

  把家族的企業做到上市,是張雯雯和她父親共同的心愿。

  與合作社不同,張雯雯父親經營的另一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專業于生物有機肥料研發、生產等,也由張雯雯出任商務總監。“現在新的公司在財務、管理上都是按上市企業標準來走,我們的目標通過與合作社的互補,把公司做成一家上市的農業企業。”

  張雯雯說,國內正在向消費社會轉型,老百姓需要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而借助資本市場,是將農業企業做大做強、實現規模化生產的有效途徑。“農企對接資本,最重要的就是品牌可復制,目前我們都朝這方面努力。”張雯雯說。

  記者了解到,在勁農公司與舜兆合作社牽頭下,舜豐職業培訓學校也已經成立,為農民提供農業生產管理技能和分享農業生產信息等服務。目前,這一設立在田間地頭的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已經開展各類培訓服務50余次。張雯雯和她父親都希望,通過職業化的培訓,未來這里能走出更多的現代農業產業帶頭人、農業專業服務人才、農業一線生產能手等新型職業農民。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