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云區太師屯鎮上金山村聚如盛灣養殖專業合作社發現,魚池水面上浮著一排排綠油油的蔬菜;蔬菜間,隱約可見魚兒在歡快地游弋。據悉,密云區今年在太師屯、高嶺兩鎮的魚塘嘗試間作發展水生植物,通過種植水生蔬菜、水生花卉,既凈化了水質,美化了環境,又幫助村民增加了收入。
據了解,聚如盛灣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承包了65畝魚池進行水產養殖,年產食用魚10萬公斤。由于魚池養魚密度大,喂料多,魚的排泄物大量增加,水體中產生了大量氫氮化合物等有機物,導致魚池內水質變差,空氣稀少,對魚群生長影響很大。“凈化水質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可通過換水的方法,也可以使用藥物調節。”密云區農業中心水產技術推廣站站長胡慶杰說,這兩種方法不僅成本高,而且藥物調節對魚的生長不利,影響魚體質量。
為此,密云水產技術推廣部門通過到南方考察、學習,發現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效果很好。于是,他們把聚如盛灣合作社列為試點,種植水生蔬菜。水生蔬菜的生長基質與傳統土壤不同,水生蔬菜是無土栽培,根系雖淺,但生命力頑強,莖葉茂盛濃綠。它打破了蔬菜栽培離不開土壤的傳統,充分利用水資源,節省土地,同時還能凈化魚池水質。水生蔬菜扎根水中,它的生長需大量吸收水中的營養鹽類,可大大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同時水生蔬菜的光合作用又釋放大量溶氧,加速水中有機物的氧化分解。這種種植方式無需人工施肥,魚池中的富營養物質成為了蔬菜的肥料。
該合作社負責人孫立紅算了一筆賬,如今,他們已種植了水生空心菜1000平方米、水生芹菜2000余平方米,水生芹菜每公斤能賣到10元,水生空心菜每公斤5元。通過近一年來的試點,魚池水質得到了改善,年產量也提高了2萬公斤。下一步,這種模式將在密云全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