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永興鎮捷地村有一對因做電商而遠近聞名的夫婦,丈夫張哲,親朋好友又叫他張常委,妻子劉娜,人稱“在鍵盤上跳舞的姑娘”。
1986年出生的張哲,高中畢業后就走上了打工之路,2011年在姐姐的幫助下開始在深圳做淘寶美容產品,2014年禮縣全縣拉開發展電商的帷幕,可是人才嚴重缺乏,于是有做電商經驗的張哲被禮縣電商中心請回家鄉。“我當時很樂意回來,想到從此家鄉的蘋果、紫蘇油也終于走上電商之路,走出禮縣,心里十分期盼回家做一番事業。”張哲這樣說。于是他主動聯系縣電商中心,利用自己從業經驗,無償為全縣免費培訓“兩后生”、社會青年230人次,幫助開辦網店30家,使全縣電商人才有了良好的基礎,為電商隊伍壯大提供有力幫助。
同年,張哲和妻子劉娜注冊了自己的公司“禮縣農品匯”,一起在網上經銷蘋果和紫蘇籽油。
如今,張哲劉娜的網店開得越來越紅火,周邊好多做電商的人都來向他們請教。在左鄰右舍的眼里,他們不僅能干,而且樂于助人。“夫妻倆長期幫我們網上代購物美價廉的生活用品、話費充值、銀行轉賬、預訂機票火車票等。”同村趙大姐說。
“錢財可以不要、誠信永不可失。”這是張哲6年來做電商的基本原則,也是他堅守的做人信條。每年當地蘋果上市后,大商販壓低蘋果價格時,他以平均每斤高于市場價0.5元的基礎上收購本村果農的蘋果70多噸,提高果農收入7萬多元,同時在縣內各地高于市場價收購蘇子籽、亞麻籽10余噸加工食用油,不但帶動農民增收,也為農民發展蘇子、胡麻籽的種植增加了積極性。
截至目前,他們夫妻經營的網店全年網上交易額達到17744筆63萬元,產品遠銷北京、上海、海南、黑龍江、青海、新疆等地。為了更好地服務農民,張哲于2014年注冊成立農品匯電子商務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了農村電子商務便民服務站,并開工建設自己的食用油加工廠房,注冊商標,通過QS認證,為農民增加收入,為網店提供安全優質貨源,也為全縣農村社會青年電子商務創業樹立了典型。
張哲說,接下來他準備在各個小區門口開設社區體驗店,通過掃二維碼賣貨,爭取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劉娜說,自己還想帶動一些也打算開網店的人家,尤其是婦女同胞一起做電商,希望大家一起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