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我國發展馬鈴薯生產機械化還須“加把火”

   日期:2016-08-0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17    評論:0    

在我國農業生產的馬鈴薯收獲機,是農業生產中的一種動力工具不可代替的,尤其是近年以來馬鈴薯收獲機更是得到了廣大農戶的認可。

  因馬鈴薯收獲機在馬鈴薯收獲過程中能夠完成挖薯、分離泥土、鋪條、撿拾、請選、收秧等項目作業的作物收獲機械。在實際生產中,選擇適宜的機具,能夠一次完成馬鈴薯的挖掘、除土、摘果、清選、集果等項目。生產效率高、作業損失少、轉移速度快、使用安全可靠。

  日前,農牧局農技推廣中心的技術人員來到位于建設辦和馬鈴薯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內,一起了解今年馬鈴薯的種植與收獲情況。

  在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內,伴隨著收獲機的轟鳴聲,馬鈴薯滾落到緊跟其后的翻斗車車箱內。一轉眼的功夫,剛剛還在壟溝里的馬鈴薯就被成批的運到了分撿區內。與以往不同的是,過去在秋收季節都會看到成群的工人在大地里彎著腰,手工給散落在地里的馬鈴薯進行分類,裝袋運輸。而今年的大地里除了兩臺嶄新的馬鈴薯收獲機和翻斗車外,幾乎看不到其他人,這種以先進的機器設備代替人工的方式,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馬鈴薯分撿區內一派熱火朝天的工作場面,翻斗車將整車的馬鈴薯倒入分撿機內,經過初次篩選,將土、馬鈴薯秧等雜質和不合格的馬鈴薯篩選出來,優質合格的商品馬鈴薯則隨著傳送帶被直接裝車運走。這種機械化的操作模式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節省了人力、物力、財力的支出,而且保證了商品薯的品質,避免對商品薯的二次損傷。

  現階段我國馬鈴薯收獲機的發展狀態

  馬鈴薯市場在我國市場中這些年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從我國政府對于農業政策的支持力度上就能看出來,以工業為重心的時間上,導致我過經濟長時間保持快速的一個發展階段,但是這個階段也給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問題。在面臨環境問題和經濟問題的前提下,我國的政府開始加強農業經濟的發展,這個時候農業中經濟作物的發展就成為一個重點發展的環節。

  針對我國當前設備的使用狀態,我國政府和專業人士進行了農業設備使用方面的改革,同時出臺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盡快的提高我國農業設備的推廣和使用,針對我國農業設備的使用,一些業內外人士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馬鈴薯收獲機的發展狀態。

  我國農業馬鈴薯收獲機的發展,在當前經濟環境下要不斷的結合農村市場,保證設備的高效率使用狀態,該設備在使用中要不斷和有關技術研究單位進行合作,將更多的技術應用在設備上,政府在政府在對馬鈴薯設備上的使用要加大財政的補貼政策,我國設備的研發要跟上當前時代發展的趨勢,節能降耗環保的要求,積極發展高精尖設備。

  馬鈴薯收獲機讓農機農藝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一直以來,農機與農藝這對“兄弟”之間的融合問題都被當作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瓶頸。對此,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教授表示,“農機與農藝融合不僅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更是一個區域性的問題。”

  在我國,馬鈴薯種植區域分為東北和華北一季區、西北一季區、西南一二季混作區、中原二季區以及南方冬作區。區域間的地理特點、種植品種等因素不同使得每個地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也不同,因此,并不是說片面地解決了某一個地方農機與農藝之間的矛盾就等于適用于全國。“比如,東北和華北地區地勢平坦,地塊大,寬行、髙壟種植,而且企業化種植發展速度快,全程機械化水平較高。西北地區70%以上為山坡地,地塊較小,農田基礎設施差,種植模式多,耕作方式粗放,大多需要中小型機械。西南地區山區居多,地塊小且分散,部分較大壩區種植模式豐富,耕作較粗放,機械化水平低。南方冬作區冬閑稻田種植馬鈴薯,地塊小,土壤粘重,多采用壟作或畦作,目前,還主要以人工作業為主。”同樣的機器在不同的地方也許并不適用。

  就拿馬鈴薯收獲這個環節來說,目前主要有聯合收獲和分段式收獲兩種方式,通常情況下,聯合收獲被認為是機械化程度最高的收獲方式。但是,聯合收獲在機械化程度相對較高的東北地區并不適用。由于該地區土壤黏重,聯合收獲機的震動裝置無法將薯塊上的泥震掉。力度太大的話,還會造成薯塊內部破裂,形成水心,造成內部腐爛,這種腐爛還會很快傳染給其他的馬鈴薯。因此,發展馬鈴薯機械化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由于各地懸殊的地理及氣候差異,適應某一地區機型的產品,難于推廣拓展到其他地區,產品個性化程度高,很難大批量生產銷售。由此可見,提高馬鈴薯全程機械化水平,并不能盲目地追求數字的增長,而更應提高機械化生產的質量,有針對性地研發制造適用于不同地區馬鈴薯生產的機具,讓農機農藝真正地融合在一起。

  據了解,膠州市把提高馬鈴薯生產機械化與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相結合,近三年來,用于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20余萬元,拉動農民投入近100萬元,推廣各類馬鈴薯生產機械130余臺套。目前,全市建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5個,各類馬鈴薯生產機械保有量達到1200臺套,馬鈴薯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達到70%。

  但我國大部分地區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業部農機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原站長劉憲指出,國家要加大扶持力度,進一步提高馬鈴薯機械化的重要戰略地位,制定實施促進馬鈴薯機械化的獎(補)政策,加強馬鈴薯市場開拓。以馬鈴薯機械化播種和收獲薄弱環節為突破口,加強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的引進、消化、再創新,研發制造機藝協調化、功能集成化、全程規范化、作業高效化的馬鈴薯機械化技術裝備。對照馬鈴薯全程機械化,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和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提出機具配備方案。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