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別人種什么你種什么。要先看市場上什么賣得好,要不然干出力不賺錢。”日前,記者在紅星鄉(xiāng)孫家村見到王鳳義時,他剛從外地考察葡萄新品種回來沒幾天。
“來,看看咱這茉莉香葡萄,成熟早、口感好,都是20塊錢一公斤以上往外銷售的。”王老漢邊說邊領(lǐng)著記者走進溫室大棚。紫色的葡萄大串大串地從葉子縫里垂下來,個個水靈。記者摘下一顆品嘗,口中頓覺清香甘甜。
“好吃吧!以前咱這里的葡萄可沒這么好的口感。早先種的大部分都是巨峰,但咱們這里光照不夠,葡萄甜度低,到市場上根本賣不上價。后來試著種過碧香無核,也不太理想。力出了不少,可錢沒賺到。”談及葡萄種植“市場經(jīng)”,王鳳義頗為感慨。2013年,王鳳義看到市場上有一種叫茉莉香的葡萄十分走俏,就四處托人打聽產(chǎn)地。在得知遼寧有人在種植這個品種后,他馬上趕了過去。經(jīng)過細致考察之后,王鳳義下了決心:更換種植品種。
“我現(xiàn)在種的大部分是茉莉香,這個品種更適合我們當(dāng)?shù)氐淖匀粭l件。產(chǎn)的果子甜度高,也更受市場歡迎,哈爾濱、佳木斯等好多外地客戶都提前預(yù)訂整園的葡萄。”王老漢今年種了兩個溫室大棚,還有0.5公頃的陸地葡萄,“今年是第三個年頭,到了盛果期,收成不錯,大棚加陸地葡萄差不多能收入三四十萬元。”。
“短時間看,市場銷售沒有問題,但也不能總靠一個品種吃飯,再說種茉莉香的人也越來越多了。”腦子活泛的王老漢前些日子又出門考察新的葡萄品種了,“什么品種我得保密,不過跟著市場走總是不會錯的。”
市場是最好的風(fēng)向標(biāo),智慧的現(xiàn)代農(nóng)民愈發(fā)認(rèn)識到這一點,不再盲目跟隨。他們走上致富路的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