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蔬菜大棚錯落有致、緊挨相連,一片片荊芥黃瓜長勢喜人、綠意盎然,走進民權縣綠洲辦事處吳莊村,村頭的70多座蔬菜大棚儼然使人感受到“蔬菜專業村”的名副其實,一派好景讓人眼前一亮。
在一座蔬菜大棚里,34歲的青年黨員呂博華正在采摘西紅柿。
“村黨支部支持俺搞了這倆蔬菜棚,一年凈收入七八萬沒說的!前年我已經入了黨,咱得給組織爭光,那邊我的幾個新菜棚正建著,建好了咱要帶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吶!”筆者順著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見不遠處一臺推土機正在整地作業,隆隆的機聲中,小呂的臉上寫滿了笑意。
這是民權縣大力實施基層黨員“三個培養”工程的一個剪影。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靠‘領頭羊’”。為解決農村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和基層干部帶富能力差的突出問題,近年來,民權縣進行大膽創新與探索,把基層黨建工作和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大力實施“三個培養”工程:即在農村,把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致富帶頭人培養成村組干部、把黨員致富帶頭人中的村組干部培養成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
在“三個培養”工程實施工作中,該縣從建立致富帶頭人檔案著手,把他們作為入黨積極分子的重點培養對象,定期開展理論和技能培訓,幫助他們在政治上迅速成熟、在思想覺悟上不斷進步。鄉(鎮)干部、村干部與黨員致富帶頭人結成對子,鄉(鎮)主要領導與思想覺悟高、政治素質強的村組干部結成對子,分別開展聯系、指導和培養工作;同時,鄉(鎮)、村級黨員干部經常與培養對象談心談話,了解聯系對象的思想動態和生產狀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協調產業發展,著力打造農村黨員致富的“領頭羊”。
該縣組織部門負責人介紹,近兩年來,該縣在致富帶頭人中已培養入黨積極分子358人,發展黨員致富帶頭人175人,其中30余人已成為村黨支部書記或村委會主任。這些“能打會跳”的致富帶頭人走上村干部崗位后,立即使各村面貌有了改觀。
與吳莊村的蔬菜大棚不同,該縣老顏集鄉閆道口村的60余座蘑菇大棚在當地十分“搶眼”,這個村的黨支部書記朱海波也是一位“能打會跳”的致富帶頭人。早先,閆道口村有食用菌種植的傳統習慣且是扶貧重點村,朱海波帶領群眾抓住機遇申報實施了到戶增收項目,組建了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入社群眾達120戶,全村困難群眾的實際收入很快大幅提升。
“這樣的‘能人’帶領咱脫貧致富,干工作實打實,選他當支書大家伙兒心里服氣,這也是全村人的‘福氣’!”村民們都心悅誠服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