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晴隆縣雞場鎮學官村學官一、二組坡改梯地里村民忙碌在田間地頭種植蔬菜,“合作社+貧困農戶”助力精準扶貧在緊鑼密鼓進行。
走進學官村,寬闊的蔬菜基地十分顯眼,一片片白色薄膜覆蓋在一塊塊坡改梯地里,百畝的蔬菜蔥蔥綠綠,長勢喜人。村民們一派忙碌的景象,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打坑,有的在拉膜覆蓋,有的在移栽小苗,有的在施肥,有的在培土,忙而有序。種植品種有豇豆、白菜、西紅柿、辣椒、茄子、包菜、苦瓜、花菜、黃瓜等9類。預計今年頭批新鮮無公害蔬菜將于7月中旬上市。
今年30歲的鄧樂家住雞場鎮學官村羊岐山村民組,高中文化,曾任醫藥銷售經理、大區經理,負責湖北、江西、湖南省份的營銷管理工作,收入不錯。
多少年來,在學官這片地多且肥的坡改梯地上,村民習慣了在小麥和玉米之間切換種植的模式,農忙回家閑時外出打工,但村民的腰包始終鼓不起來。鄧樂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他積極響應晴隆縣委、政府號召,辭去經理職務毅然決然返鄉創業。鄧樂認真閱讀《晴隆縣2016年蔬菜產業助推精準脫貧實施意見》,看準了方向,瞄準了市場,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于是與印梅娟、鄧峰等12位農戶發起,自籌資金50萬元,今年3月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注冊正式成立“晴隆縣利民通達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蔬菜示范面積200畝。鄧樂要帶動周邊群眾把這塊土地隱藏著的“金子”讓它發光,讓它惠及百姓,讓它的規模化、差異化種植效益得到充分顯現,使學官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能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為了實現規模化經營,鄧樂通過土地流轉,以每畝700元的租金承包100余畝土地種植蔬菜,前期投資近百萬元。將被流轉土地經營權的農戶吸收作為合作社工人,按計時計量發工資。他作為合作社的法人,邀請縣農業局技術員到田間地頭指導,加強蔬菜基地標準化生產的管理,積極參加無公害內檢員培訓,通過考試,取得農業部無公害內檢員證書,力爭2016年底以合作社為申報主體,示范基地為中心,申報500畝的蔬菜無公害產地認證,以綠色、生態為品牌向市場要效益。
時下,坡改梯地里品種多樣的蔬菜有的在長葉,有的在開花,有的在抽薹,有的在結果。鄧樂一整天都忙碌在蔬菜基地里,雖然辛苦,但一提起今年的收成,他放下手中的活,細細向筆者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分享豐收的喜悅。
鄧樂召開合作社理事會,嚴格制定了2016年種植計劃,分為春種、秋種,不讓土地閑置,向土地、市場要效益。以市場為主題,種植政府、學校及醫院食堂需要的蔬菜品種,積極搞好無公害蔬菜生產。以訂單農業為主體,與晴隆縣肥姑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簽訂100畝的青菜和100畝的大頭菜收購協議,同時被肥姑公司作為基地示范推廣。
鄧樂今年向雞場鎮學官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雞場鎮黨委、政府推薦他參加“晴隆縣農村致富帶頭人”到“中央統戰部培訓中心培訓班”學習,共青團晴隆縣委為他發放青年創業資金4500元,縣農業局無償為他提供200畝的薄膜。
對未來的發展,鄧樂雄心勃勃,信心滿滿,他決定帶動更多的貧困戶,擴大種植面積,延長產業鏈,打造獨具特色的學官蔬菜高效農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