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jié),地處東北邊境鴨綠江畔的地溝村藍莓地里一派繁忙景象。青山綠水點綴著這個美麗村莊,也點亮了當?shù)剞r(nóng)民對于新生活的向往。
地溝村被稱為“藍莓村”,這里1800畝藍莓種植面積在吉林省集安市首屈一指。5年前這片藍莓地還是一片玉米地,其中3畝屬于村民鞠振山。今年已65歲的鞠振山說:“種玉米1畝地一年收入不到500元,種藍莓1畝地收入800元。我把地包給村里,每天在這里打工能收入100元,家里生活越來越好,添了冰柜,電視也換成40多英寸的了。”
地溝村有450戶村民,家家戶戶都與藍莓有關(guān)。61歲的村書記王鶴令向記者介紹說,地溝村地少人多,過去發(fā)展集體經(jīng)濟走了不少彎路。經(jīng)過3年多的試驗,2011年開始村民大規(guī)模改種藍莓,如今產(chǎn)銷量逐年攀升。“今年是豐收年,估計能收近100萬斤,能賣1000多萬元。”
種植藍莓不僅有效調(diào)動當?shù)剞r(nóng)民的積極性,讓地溝村富了起來,村里昔日的土坯房現(xiàn)今已被嶄新的磚瓦房所取代。除此之外,不少農(nóng)民家中也開始使用了太陽能熱水器。
據(jù)了解,地溝村1800畝藍莓地中有1200畝屬于村集體經(jīng)濟項目。村民將地包給村里,除了可以靠在地里除草、喂肥賺打工錢外,還能獲得藍莓盈利總額20%的耕地外包補貼費、總額30%的分紅,其余50%將用于修村路、裝路燈等公益事業(yè)。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逐步解決了溫飽”。鞠振山說,“大伙一旦沒有活干,就會天天找打工,村里給薪水,也給大伙致富方面創(chuàng)造一條新路來。”
藍莓地逐年擴大,村民腰包逐年見鼓,在地溝村里開商店的郭維福也嘗到了甜頭:“百姓消費水平提高,我店里的各種商品也更好賣了。年初進貨的地膜在開春時全賣光了,現(xiàn)在我又重新進了一批,方便村里隨時來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