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所”)研究團隊,通過對360份番茄種質全基因組的分析,闡明了番茄馴化和育種的基因組學歷史,為番茄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奠定了番茄全基因組設計育種的基礎。這項研究是我國在番茄研究方面繼2012年完成番茄全基因組序列圖的繪制后另一重要成果,極大推進了番茄基因組研究更加深入開展。最新研究成果以長篇幅論文(Article)的形式于10月13日在線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自然·遺傳學)》雜志上。
該研究團隊主要負責人黃三文研究員介紹,番茄起源于南美洲的印地斯山脈,隨著人類遷移經由北美洲傳到歐洲,逐漸擴散到世界各地。如今番茄的品種多樣,是世界范圍內普遍種植的第一大蔬菜作物,每年全球市場總價值達550億美元。同時,番茄也是植物遺傳、發育和生理研究的重要模式系統。我們日常食用的大果栽培番茄是由野生番茄馴化而來的,野生番茄果實非常小,只有1~2克重,經過長期的人工馴化,現代栽培番茄的果重是其祖先的1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