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走進爐山鎮,滿山的綠茶與蒼郁的樹木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在這座充滿綠色的大山里,一位40多歲的牧羊人正提著鞭子趕著一群羊行走在大山間,他就是爐山鎮新豐村養殖大富蔡昌平。
說起蔡昌平的養殖經歷,還得從很多年前他探尋致富之路說起。
致富路上不言棄
地處威寧縣城東北部的爐山鎮是個產煤大鎮,加上一度時期威寧土法煉鋅的盛行,在90年代的時候,該鎮的人均收入就已達2000余元,不少人家靠著豐富的煤炭資源走上了致富之路,甚至當上了老板。
生活在爐山鎮新豐村的蔡昌平自然也沒逃脫該鎮經濟大潮的沖擊,在他的記憶中,從18歲那年起,他就開始了人生的不懈奮斗。20多歲時,他已在朋友的幫助和指導下,學會了駕駛東方牌的汽車,當時正是血氣方剛的蔡昌平一邊用東方牌汽車幫別人運煤燒鋅,一邊還在村子里蓋起了幾節小爐房,和爐山鎮不少人一樣,做起了煤炭和燒鋅老板的美夢,日子過得順風順水,讓人十分羨慕。
然而這樣的好景卻不長。
1996年,蔡昌平在全縣對煤窯及罐子和燒鋅的大整頓下,似乎在一夜之間又變回了平頭老百姓。
1997年后,幾乎看不到希望的蔡昌平選擇了在附近的一家小煤廠上班,一個月掙得個五六千元的辛苦費合家過日子。
然而,連續干了好幾年后,蔡昌平覺得在煤廠上幫別人打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想到了回家自己創業致富。
2013年,創業信心十足的蔡昌平,在新豐村委的幫助下,承包了村里的2000余畝林地,開始發展林下種養殖。
近10年的奮斗時間,蔡昌平在探尋致富的路上,始終不言放棄。
養殖路上道不平
然而,一心發展林下種養殖發家致富的蔡昌平卻萬萬沒有想到,他依然再次栽了跟頭。
2013年,當蔡昌平在村里承包了2000余畝林地后,他信心滿滿地在林地上種起了3000余株柳杉,充分利用林地里的野糖梨樹嫁接了梨樹2000余株,同時還在林地上養起了1000多只土雞。
看著承包的2000余畝林地里自己親手種下的柳杉,嫁接的梨樹以及所養的土雞,蔡昌平心里充滿了期待。
然而,令蔡昌平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當年的冬天,由于時間的倉促和沒有任何養殖經驗,在沒有建成養殖基地的情況下,500余只土雞被冰冷的寒流活活地凍死,剩下的400多只也因后來的管理不當陸續在林子里丟失,蔡昌平養雞致富的夢想破滅了,可他依然沒有灰心。
2014年6月,養雞失敗后卻不服輸的蔡昌平再次和村里的幾位合伙人共同貸了23萬元的款在原來的林地上建起了養豬場,一起合伙進行了生豬養殖,還向周邊村民租用了40畝土地種植洋芋、黑麥等農作物作為養殖專用。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生豬養殖好不容易發展到了100多頭,卻因豬價的大幅下跌和投入的成本較高,蔡昌平與合伙人共同投資的生豬養殖銷售后卻是血本無歸。
一路走來,蔡昌平以及合伙人的養殖之路并非平坦,然而處于劣勢中的蔡昌平等人卻依然不肯就此放棄。
合伙養羊幸福來
2015年4月,就在蔡昌平等人因失敗而感到郁悶時,養殖致富之道再次出現了新的轉機。
蔡昌平經過四方打聽后,在百草坪的一位親戚家得知養羊能賺錢,而且國家的幫扶政策很好,于是心急火燎的蔡昌平火速趕回家和幾位合伙人商量再次投資養殖本地羊,結果幾位合伙人的意見不謀而合,共同合伙投資了10多萬元錢從百草坪一次性買回了200多只本地土山羊進行“圈養+放養”。
很快,蔡昌平與合伙人共同養殖的羊群發展到了300多只,呈現出了致富的新希望,有幾位村里的朋友覺得蔡昌平與合伙人養殖的羊群很有發展前景,也加入了他們的合伙養殖圈子,目前合伙人已發展至9人,蔡昌平當起了羊群養殖“領頭羊”。
蔡昌平說,由于考慮到羊群的不斷壯大、養殖場地有限以及資金的緊缺等因素,9位合伙人目前采取分工負責和分場地養殖。其中,9位合伙人中,5位投工投力各負責60只羊群的養殖,養殖方式為各自趕回家里進行“圈養+放養”,其余的4位負責養殖資金的來源和周轉,并且給養殖羊群的5位合伙人支付養羊的辛苦費和生活費,每月每人1500元,月月結清,養殖羊群銷售后所賺得的利潤9位合伙人再平分。
采訪中,記者看到,300多只羊膘肥體健,養殖勢頭十分良好。
在采訪結束時,蔡昌平告訴記者,時下羊肉市場價格良好,有商家向他們訂購,價格出至18元至20元每斤,但因考慮到要把羊群養殖不斷做大做強,形成養殖系統后,再成批成批地抽賣,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銷售一只羊,也不愿在此時將羊進行銷售。因此,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很多,但他相信,一切都將只是暫時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和問題,他和合伙人都會堅持下去,并將羊群養殖不斷壯大,形成規模后帶動示范周邊更多的群眾一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