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山東壽光:高科技蔬菜大棚助推產業升級

   日期:2016-06-0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1    評論:0    

東省壽光市的設施蔬菜產業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尤其是新一代的蔬菜大棚,集成了壽光蔬菜在栽培管理上所有的先進技術,它是壽光現代農業科技的集中體現,也代表著壽光設施蔬菜,甚至是中國設施蔬菜未來的發展方向。

  露天改設施,舊棚改新棚,蔬菜大棚不斷升級換代

  壽光目前正在推進的蔬菜生產“兩改工程”,是指露天改設施,舊棚改新棚。壽光市副市長王惠玲說,推進“兩改工程”,目的是推進蔬菜大棚升級換代,建設最新式高標準蔬菜大棚,進而改進大棚蔬菜生產方式,構建高標準大棚蔬菜生產體系。

  大棚具有保溫、保濕和充分利用光照的作用,能夠給予蔬菜種植適宜的生長環境。壽光“兩改工程”,一是為了繼續挖掘設施蔬菜生產潛力,二是為了提升設施蔬菜生產水平,提升行業競爭力。

  露天改設施,主要是挖掘生產潛力。據估算,目前壽光市還有11萬畝耕地適宜種植蔬菜,如果全部建成大棚,每畝至少增收2萬元,每年全市農民直接增收20多億元。

  舊棚換新棚,旨在推進第五代高標準溫室大棚建設,提升產業競爭力。那么,新式大棚與舊式大棚相比,有哪些優勢呢?據了解,新式大棚作為舊式大棚的升級版,從長、寬、高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五代大棚長度普遍達到150米,寬達到17~18米,高可達7.5米,棚內面積在2500平方米以上,基本是舊式大棚的兩倍。

  “壽光市從1989年開始小面積試用冬暖式蔬菜大棚,農民在生產中不斷地調整、改進、創造有利于蔬菜生長的大棚形式。在線性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農民不斷地加長、加寬、加高大棚。目前的第五代大棚也是在農民認可的棚型的基礎上,政府加以推進。在舊棚改新棚的過程中,政府給予每畝200~500元不等的財政補貼。”壽光市蔬菜技術指導站站長劉立功說。

  由于新棚是在原有土地上將舊棚整合,土地流轉是“兩改工程”的前提,壽光市探索出了土地流轉的“四種模式”,即由村集體統一進行整體流轉;戶與戶之間自發進行土地交換;“反租倒包”,統一規劃流轉;鼓勵有種植經驗的農民抱團跨區域流轉。土地利用率提高,規模種植才能成為可能,高標準大棚才能建立起來。

  新式大棚更大更自動化,農民管理更輕松

  文家街道桑家營子村是個傳統的蔬菜種植村,村里900畝耕地被劃分為340個蔬菜大棚。“去年經過村集體統一規劃,流轉土地,340個舊式大棚全部被改造為160個新式大棚。”村委會主任桑相德說。

  經過改造的新棚,把原有的340個舊棚棚前棚后的閑置面積都利用起來,加上減少了大棚的兩個南北墻體的占地,棚地面積整體增加了四分之一。“棚內面積增大,一些機械化的設備,如水肥一體化機器、卷簾機、放風機都有條件安裝上,自動化生產的程度更高、極大減少了勞動力。”桑相德說。

  隨便走進一個農民家的大棚,棚長一眼望不到頭,農戶朱翠玲告訴記者,現在自己家只有這一個棚,正好是原來兩個棚的占地面積。新式大棚的保溫保濕效果更好,而且采光利用更充分,由于溫濕水肥控制得當,病蟲害也比往年要輕。由于新棚的棚體大,農戶在里面基本是開著電動三輪車作業,采摘的勞動力也減輕了不少。

  這樣一個配備了自動化設備的新式大棚成本多少?朱翠玲給我們算了一筆細賬:鋼結構的棚體建造價18萬元,水肥一體化設備2萬元,自動卷簾機一套4萬元,棚膜每年4000元。而收益如何呢?畝均種植產量提高了30%,用工省了近一半,朱翠玲家種的是圓茄,3~4天采摘一遍,2016年春節前后的兩個月,收入超過了14萬元,盡管新式大棚的前期投入并不低,但一年差不多就能回本了。

  “現在大棚蔬菜的病蟲害管理都是以預防為主,農藥使用的很少,生物肥使用得當,化肥也用得越來越少,茄子長出來又黑又亮,賣相好,價格也低不了。”朱翠玲說。

  信俊仁,壽光市農業局的一名普通干部,今年54歲的他見證了壽光蔬菜大棚的發展。“1989年開始,我們在孫家集三元朱村開始發展冬暖式蔬菜大棚,一開始農業局的干部們在各村宣傳大棚的好處,號召農民們建大棚。當年建起的17個大棚平均收入都在2萬元以上,這在當時成了爆炸性新聞。漸漸地農民認識到大棚的巨大效益,不但自己主動修建大棚,還不斷琢磨大棚的升級改造。現在的第五代新式大棚,不是政府理論規劃的結果,而是農民自己勞動創造的結晶。”信俊仁說。

  集成前沿技術,高端蔬菜溫室引領發展方向

  壽光市一年一度的蔬菜科技博覽會是蔬菜領域的盛會,也是最新的蔬菜成果轉化交流的平臺。除了新品種、新技術、新技術在這里集中展示,還有溫室工程建設相關單位的展臺。

  壽光市蔬菜技術服務協會會長孟祥昌說,在壽光,有適合農民生產用的鋼架結構大棚和混合結構大棚,也有適合農業園區、農業企業的玻璃溫室,前者的成本適中,而后者是最新前沿技術的集成使用。

  在壽光市蔬菜產業集團的園區內,和農民家的大棚相比,這里的高端蔬菜種植溫室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東西長137米,南北寬52米,總面積7142平方米,實際種植面積6000平米。核心設備均為荷蘭或以色列進口,頁巖栽培,這是目前最先進的無土栽培模式之一。全年氣候由計算機控制,并配有二氧化碳補氣系統、水循環處理系統、滴箭自動化灌溉系統、植物補光系統以及完善的植保方案。在這里生長的西紅柿達到綠色AA級,年產值360萬噸。這種高端蔬菜模式的成功種植,一方面是一種技術示范,另一方面也代表著未來蔬菜行業的發展方向。

  棚栽蔬菜還有創新形式,如“陰陽棚示范區”,這是利用光照方向的一致性,在大棚向陽面種菜,陰面種食用菌,高效利用土地資源。“這種棚室種植模式一般只能在農業園區中才能實現,一般農民家很少有能力實現陰陽棚,關鍵是要同時掌握蔬菜和食用菌的栽培技術。”劉立功說。

  壽光大棚的升級只是壽光蔬菜種植工藝進步的一個縮影。隨著種植、管理、營銷模式的升級完善,壽光蔬菜不斷向低碳、節能、高產、優質、高效和安全邁進。這些科技成果,無不彰顯高端農業科技含量,同時也代表著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方向。

  溫室分類

  冬暖式日光溫室

  墻體平均厚度3.5米以上,結構合理堅固耐用,半地下式蓄熱能力增強。夜間保溫能力由原類型的5~10℃提高到12~18℃。

  整體采光角度得到改善,陽光入射角更接近于90度,采光比較大,冬季增溫速度明顯加快。主梁采用熱鍍型鋼管或熱鍍型鋼管制成的鋼架,承重力更強,整體防腐性能好,棚面堅固不變形,防暴風雪性能好。

  智能溫室

  一跨三頂,外觀現代、結構穩定,形式美觀大方,視覺流暢,保溫性能卓越,透光率適中,多雨槽大跨度,格構架結構,排水量大,抗風能力強大適用于風力和雨量較大地區。

  配制內外遮陽、天窗側窗通風、水簾風機降溫等設施,其他配制用戶根據種植需要進行選擇。

  普通日光溫室

  造價低廉,施工快,堅固耐用,抗風雪能力強,不受地塊限制,性能好。

  采用立柱支撐,走向根據地塊決定,寬度以14~22米為宜,頂面安裝卷簾機,使用保溫材料覆蓋。土地利用率高,在溫度不低于零下8℃的地方可使蔬菜順利生產。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