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謙在田間為種植戶講解中草藥正確的種植方法。
“天花粉是一種中藥,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去年我在‘藥材哥’的指導下種了2畝多,今年打算多種幾畝。”河北省南和縣馬莊村村民張長春對記者說。
“藥材哥”是南和縣馬莊村村民對董謙的稱呼。今年31歲的董謙,畢業于秦皇島燕山大學國際貿易專業。畢業后,他憑借著對家鄉的熱愛,回鄉創業,經過8年艱辛努力,打造出萬畝中藥基地,成為南和縣重點發展的特色種植區,也被列入該縣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三年綱要。
當年他躍過“龍門”,卻又重返家鄉種田,在當時很多鄉親對他的行為是不理解的,面對鄉親的議論,董謙卻坦然面對。“農村這片天地其實大有作為,現在的農業已經不是單純的面朝黃土背朝天了,只要踏下心來做,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董謙說。
既然選擇回鄉創業,那如何選擇創業方向?幼時的董謙經常跟著做藥材生意的父親全國各地跑,十幾歲時,他就對哪里種什么藥材、品質如何有了很深了解。偶然一次他在田間見到野生的天花粉時十分興奮,這種中藥,功效是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排膿消腫,有很高的經濟價值。于是,他決定到最近的中草藥種植基地保定安國去學習種植技術。
創業總是艱難的,在學習了種植技術后,董謙租用30畝耕地進行種植。第一年,他種植的成活率低得可憐,收獲的天花粉也寥寥無幾。第二年,由于不懂病蟲害防治技術,收獲時才發現,幾乎所有的天花粉都已被寄生蟲吃光。連續兩年的失敗沒有壓垮董謙,他憑著一股“犟”勁扛了下來。第三年,他從南京農業大學請來中藥材專家實地解決種植難題,又以做試驗的方式,改進種植方法和技術。這一年他成功了,當年天花粉的畝產量達到了500多斤。
董謙興奮地告訴記者,經過8年的苦心經營,他的芝蘭中藥材種植基地已是國內較大的天花粉種植基地,去年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授予“天花粉GAP認證基地”。
出了名的董謙并不滿足,他告訴記者,他的夢想是把這份家業做成鄉親們共同的事業,做成家鄉的一大特色產業,我就是想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為了實現這個夢想,董謙琢磨出“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對南和縣及周邊縣種植中藥材的農戶,無償提供技術服務,常年收購其產品。這樣,農戶就可放心種植,穩定提高收入。此外,他還建立合作農戶扶貧發展基金,與貧困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簽訂特殊協議,以定向資助的形式,幫助他們早日脫貧或改善生活。目前,有600多個農戶加入了董謙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他的公司每年平均提供40萬個臨時就業崗位,間接帶動數千戶家庭就業。
種植戶劉大成告訴記者,在董謙的帶動下,村民們都開始種植中草藥,而且不用為銷路發愁。
經過幾年的發展,董謙已帶動周邊800多農戶種植藥材,形成了1萬多畝的中藥材種植基地,與廣州白云山中一藥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合作協議,聯手打造國內第一個規模化、標準化的天花粉種植基地,并于2014年通過國家GAP認證(GoodAgriculturalPractice的縮寫,直譯為良好的農業規范)。
“作為一個新時代的農民,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嘗試各種經營方式。下一步,我還準備開展線上銷售,用互聯網+的力量強壯自己。到時候,我把自己的品牌打到國外。”董謙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