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差點被豬拱掉的財富

   日期:2016-05-1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776    評論:0    

他,一名轉業軍人,剛在城市立足,就賣房,借錢,湊了1000萬,回四川老家承包了一片荒山。為了抓住商機,他風雨無阻,晝夜顛倒。然而這個商機卻差一點就被豬給拱沒了。看廖紅軍,如何把浙江安吉的產業引到四川大竹,實現財富夢想。

  這里是四川省大竹縣的一個養殖場。廖紅軍每年年初都從這個養殖場訂夠小豬仔,散養到自己的山上。這次廖紅軍直接把他的客戶帶到這里,讓他們自己選豬領養。消費者看到活蹦亂跳的小豬,玩心大發,要親自抓到心儀的小豬,統一運到廖紅軍的基地去。

  廖紅軍:你們想不想領養豬?

  消費者:想。

  廖紅軍:如果要領養,現在我講游戲規則。

  消費者:好。

  廖紅軍:你們誰把豬趕到這個位置來,這個為中心,那么你們就把豬領回去。好吧。那就開始。

  消費者:好。

  要想趕豬,家伙事不能少。這一根根的棍子就是廖紅軍給大家準備的工具。豬雖然胖悠悠的,腿短肚子大,但這里可是它們的地盤。小豬們一跑起來,人都跟不上,就別說往指定地點趕了。

  消費者:太累了,那個豬跑得比人還快。感覺太久沒運動了,心跳就快跳到嗓子眼了。

  消費者:趕得我們滿頭大汗的,不是那么好趕的,它太野性了。

  看來單干沒有任何成效,只能大家齊心協力一起趕。好不容易把豬趕到了指定地點附近,可它偏偏就是不往土坑里去。這時,站在一旁的廖紅軍沉不住氣了,想盡了辦法給大家支招。

  廖紅軍:這個,你們不要用竹竿敲。用竹竿敲它就跑掉了。到這樣地方就要慢慢慢慢用嘴巴驅。

  大家先是把豬群趕到目的地附近,異口同聲地喚著口號讓小豬往土坑里走。

  消費者:laolaolao。

  經過一番較量,十幾個人的戰果,就只是把一只小豬趕到了這個土坑里。大部分人只能干瞪眼。

  為了不讓大家空手而歸,廖紅軍親自上陣。他拿出了秘密武器,玉米。豬不好趕,只能在飯點的時候,用美食把它們聚集起來。這下,想領養小豬的人可就方便多了。

  消費者:黑色的黑豬。

  消費者:選白的。

  小朋友:我只要黑的。

  消費者:你沒來得及。

  當天,消費者就認購了20多頭小豬。這樣的認購活動廖紅軍要一直開展到5月份。這些豬現在是廖紅軍的賺錢法寶。然而他2015年3000多萬的銷售額,可不全是靠養豬賺的,他還有更賺錢的法寶。然而,這些豬卻差一點就把他更賺錢的法寶給拱沒了。廖紅軍的賺錢法寶究竟是什么呢?

  “開水來了”

  這里是四川省大竹縣的清河古鎮,在這個古鎮上,每隔十來米就有一家茶館。這條街,也是廖紅軍小時候最向往的地方。生活在大山里的他,每年就只有一兩次機會來這里趕集。他最喜歡的,就是這里的茶館。雖然沒有錢喝茶,但能在茶館里聽老人們擺龍門陣。

  廖紅軍:老人看著你聽得很專心,很可愛、很機靈。那有時候,我們泡那個茶水都是一盅一盅的,他也會給你喝一口的。也會給你喝一口的。那一口下去三分之一沒了。

  眼前喝不到的茶,老人們口中的世界,讓廖紅軍一心想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當兵,讓廖紅軍走出了大山。2010年,他轉業到了杭州,憑著做理療的一技之長開了個康復中心,一年能賺二三十萬。當大家都以為,廖紅軍今后就要留在大城市發展的時候,他卻做了一個決定:回老家創業。因為他發現了一個商機,為了這個商機,他賣了杭州的房子,加上自己的積蓄和借的錢,湊了1000多萬,包下一片2000多畝的荒山。村民議論自不必說,就連父親和妻子都對他的做法持不同的意見。

  父親廖國志:我當時很反對。因為投入進來,那個投入很大,搞不起來的話虧得不得了。

  妻子徐國美:廖紅軍這個人他做事情,也還是比較穩重的。他覺得可以一試的,反正我也比較相信他的。

  廖紅軍要做什么呢?原來,他在杭州開康復中心期間,接觸到了安吉白茶。白茶的價格吸引了他,2010年的時候,一斤就能賣到一千多元錢。于是廖紅軍在清明節前,到很多大型的白茶企業去考察,他發現白茶根本就不愁賣。

  廖紅軍:所有的人都是沖著明前茶來的,因為他來晚了,排不上隊,他就買不著。所以大家都在排隊。你不在這守著,不排著就被別人買走了。

  這讓廖紅軍起了把白茶種到自己老家的念頭??墒窃谒拇ù笾窨h從來就沒有人大規模種植過白茶。浙江安吉,四川大竹雖然同在北緯30度附近,可四川大竹適合種植白茶嗎?

  2010年,廖紅軍從安吉帶回了一千株白茶苗,在四川老家試著種了起來。第二年,茶樹發芽的時候,就給了他一個驚喜。

  廖紅軍:要提前十來天。畢竟比安吉要提前,要提前,因為其他地方沒有白茶出來,那么這個提前就是價格。

  葉白,脈綠,味鮮。這是白茶的主要特征。葉白脈綠,是指白茶的葉片呈白色,只有主葉脈是綠色的。味鮮,則是白茶氨基酸含量高的表現。經過檢測,廖紅軍種出的白茶完全達標。

  傅尚文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葉質量認證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所處于盆地往山區過渡的,這么一個地方。它海拔是600米到800米之間,你看,我們現在,我們后面背景可以看出來,這里也是云霧比較多的地方,所以它比較適合。

  四川大竹不但能種出白茶,而且采摘日期還能比安吉提前十來天。所以廖紅軍下定了決心要種植白茶。

  光是開荒一畝都得需要4000元錢,2000畝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自己湊的1000萬根本就不夠用。既然自己的經濟實力不夠,那就找人合伙一起做。廖紅軍看上的就是衛平。衛平是安吉的茶葉大戶,每年銷售的茶葉都在4萬斤以上。然而衛平一直想擴大規模,但是在安吉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基地。廖紅軍特意邀請他到四川大竹考察了一趟,當地的環境吸引了衛平。

  衛平合作伙伴:這邊優勢很多,一個是氣候很好,常年是霧一般的天氣,陽光也不是很多。那么,再一個這邊空氣質量肯定比我們那邊好,我們在大山里面,種出來的茶肯定是好。

  廖紅軍和衛平一起湊錢開荒。路是他們開出來的,大石頭是他們一塊一塊從土里剔出來的,梯田是他們一點一點平整出來的。2011年11月廖紅軍終于在基地里種上了白茶。

  白茶的采摘期只有30天。廖紅軍很清楚,在四川大竹種白茶的優勢就是能比安吉早上市十來天。要是能把握好這十來天,他不僅能大量出售,還能賣出比別人貴的價格。這10天的銷售額就能占到他全年的百分之六十。

  為了抓住這個黃金時間,他下足了功夫,專門趕工建了一個攤青的廠房。到2013年3月,眼看著白茶可以采摘了,廖紅軍卻犯了愁。2000畝茶園,最起碼需要300多名采茶工。一下子到哪里去找那么多人呢。被太陽一曬,茶芽根本就不等人,一天一個樣。

  廖紅軍:這個是芽,這個是葉。如果今天不采掉,它明天這片葉子又打開了,它就長長了。就形成兩葉一心了,所以說我們現在非常急,非常緊張,急需大量的人來采,因為這個要一芽一葉這個才是一等的。

  記者:價錢有影響嗎?

  廖紅軍:有影響,價格至少相差30%左右。

  多長出一片葉子,茶葉的價格就要降低百分之三十!那么,提前10天的黃金時間,廖紅軍要怎樣才能抓住呢?

  廖紅軍:各位觀眾,老百姓,在家沒有,現因公司春季采茶,急需招人,限女性,年齡18歲到60歲。

  當時廖紅軍就像現在這樣,到各個村的廣播室念招工通知。

  廖紅軍:村里的廣播,畢竟家家戶戶都能聽得見。因為擴大量比較大,因為村里有很多老人不會用手機信息,他只有靠廣播這種傳播才行。

  由于是第一年招人,通過大喇叭喊不見成效。于是,他找到各個村的村干部,讓他們幫忙做工作。然而村干部也犯了愁。

  白壩村黨支部書記曾凡桂:犯愁。跑一天來說,一個鄉鎮一個村一個都沒有,一個都找不著,一個鄉鎮有時候招四、五個人,十來個人。主要是現在的,一般的年輕人在外面務工。

  在村干部的努力下,廖紅軍從周邊幾十個村莊,招到了80多位采茶工。然而這80多人根本就摘不完2000畝茶園。

  眼看著發了芽的白茶一天一個樣,廖紅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終,他通過電話聯系上了河南一家勞務中介公司,招到了400多名工人來采茶。就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正好遇到廖紅軍接一批河南來的工人上山。眼前的情景和他當年第一次接人的時候一樣。

  廖紅軍:你們這些來了幾個。

  采茶工:10個。

  廖紅軍:你們是一個村的嗎?

  采茶工:是。

  到今年,廖紅軍已經和河南老鄉打了三年交道了。和河南老鄉接觸的時間長了,他也會冒出句河南話。

  采茶工:我們這些人都在一塊?俺這一車來的都在一塊?

  廖紅軍:都在一起,在一塊。中,河南人說中。

  記者:他說的標準嗎?

  采茶工:標準。

  廖紅軍:來來來,不夠再來領。

  采茶工一到基地,廖紅軍就安排他們吃飯。

  采茶工:辣的???辣不辣?辣不辣你這菜?

  廖紅軍:不辣。中。

  四川人無辣不歡,河南人卻吃不了辣,又偏愛面食。為此,廖紅軍從河南聘請了一套廚師班子,不但炒菜完全依照河南人的口味,還特意招了一個專門蒸饅頭的師傅。師傅的手腳必須要麻利,不然根本就供不上這400多人的伙食。

  面食師傅:現在就是(一天)蒸兩三千個饅頭。

  記者:兩三千個。就是一天都在做饅頭。

  面食師傅:對。一天三次做饅頭。

  記者:你是從哪過來的?

  面食師傅:我是從河南開封過來的。

  解決了大伙的伙食問題,廖紅軍最著急的就是要教會他們怎么采茶,把采茶的標準落實到位。剛吃完飯,廖紅軍就把他們帶到了基地。

  廖紅軍:一芽一葉,不能掐,要掰。一芽一葉。來摘一個標準的給你們看看。

  采茶工:對,你拿個標準。

  廖紅軍:看一下,一芽一葉,像這種標準??吹經]有。

  采茶工:是不是這個樣。一芽一葉。

  廖紅軍:對。中。可以。

  采茶工:看好不。

  廖紅軍:要掰,不能夠掐。

  采茶工:就是掰的。

  記者發現,廖紅軍在教采茶工采茶標準的時候,除了一芽一葉,他還一直在強調采茶的方法。

  廖紅軍:看這種,一折,它就斷了,折了。你看這個多漂亮。你看看。是掰,不是掐。掐了以后,它這個頭(茶梗)就變黑了。

  白茶的茶芽發白,顏色淺。如果用掐的方式采茶的話,炒制出來的干茶,茶梗就會發黑,沖泡出來就更加明顯,從而影響品相,價格也會大打折扣。

  清明前四川多雨。就算下雨,廖紅軍也不能錯過提前10天采摘的優勢。下雨天,采茶工也要上山采茶。炒制一斤干茶需要四斤鮮葉,也就意味著采茶工要采7萬到9萬個茶芽。他們沒有因為天氣的惡劣,放低對質量的要求,仍然堅持用掰的方式采摘一芽一葉。

  一天時間,采茶工帶回來的不僅是最高級別的白茶,還有自己被雨水泡白了的雙手。交茶的時間到了,廖紅軍連傘都顧不上打,就直接跑到現場,再次把關。

  雨后采摘的鮮葉,需要更長的時間攤青,把雨水晾干后才能炒制??墒前撞钄偳嗟臅r間不能長,不然鮮葉堆積在一起會發酵變紅。所以,當天采摘的茶葉,必須當天炒完。加班加點乃是常事。這時制約他們作息時間的,不是體內的生物鐘,而是白茶。

  每一個環節廖紅軍都層層把關,他炒制出的白茶,條直顯芽,壯實勻整。正如他期望的,他的白茶拿到市場上銷售的時候,比其它地方的白茶早上市了十來天。定價權自然被廖紅軍握在了手里,一斤的均價能賣到2000多元錢。他的白茶,不僅賣到四川、北京,還反銷到了白茶的原產地浙江安吉。

  記者:今天我們發多少斤茶葉?

  廖紅軍:800斤。

  記者:都發到哪些地方。

  廖紅軍:浙江的嘉興和安吉。我們現在就是采茶的時間比安吉要提前10天采茶。白茶,越提前價值就越高。品相就越好。

  投入三年,廖紅軍第一次見到了回頭錢,2013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800多萬元。白茶也成了當地的一個產業。緊接著,廖紅軍打算把茶園面積擴展到6000多畝??墒蔷S護茶園的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買肥料、雇人除草,一年就得300多萬。要繼續擴大茶園的種植面積,開荒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廖紅軍要想辦法減少維護的費用。

  有一次,他去一個老鄉家吃殺豬飯。在飯桌上,廖紅軍發現了一個商機,他覺得這個商機不但能幫他節省茶園維護成本,又能創造經濟價值。然而這個所謂的商機,卻讓他鬧了個大笑話。

  盧華林白壩村村主任:鬧了個笑話。把茶樹拱倒了。拱倒了就不行,這邊怎么發展。你養豬起來了,但是茶葉怎么辦。

  廖超廖紅軍哥哥:那個茶地全部東倒西歪的,全部死掉了,根全部起來了,茶葉倒了就死掉了,沒有水分了。

  每逢過年的時候,當地村民都會殺年豬,請鄉里鄉親吃殺豬飯。殺豬飯,必不可少的就是川東的八大碗。做八大碗的主要食材就是豬肉。紅墩、扣肉、肘子等,一共八道菜,樣樣都是以豬肉為主角。

  廖紅軍:過生日、結婚,紅白喜宴都是吃豬肉,我們這要辦川東的八大碗,一個生日下來,一個喜事,過一個節下來,基本上一兩百斤豬肉要吃的,一頭豬差不多就是。

  豬能吃草,在當地又有市場。于是廖紅軍決定在茶園里養豬。他圈了一小片茶園,試著養了100多頭豬,看看在茶園里養豬到底行不行。

  剛養上沒幾天,廖紅軍就發現,茶園里的草是少了,但茶樹也一顆顆地東倒西歪,甚至枯死。這罪魁禍首,就是他養的豬。

  廖紅軍:一開始認為是山上的野豬。老百姓知道山上的野豬會拱地的,會刨地的。會損害老百姓的莊稼。當時沒有想到這種豬(豬)會拱我們的茶園。這些地方你看,刨的,你看,這個根很粗壯的,被拱成這個樣子了。我們的茶樹都是細根,很細的。這個起碼有320公分。它勁很大,它這個刨的你看,像人的鋤頭鋤的,你看這些都是。

  豬不但把草給吃了,也把茶樹的樹根給拱斷了。這讓大家都笑掉了大牙??磥碇竿i是不行了。于是廖紅軍又試著在茶園里養起了鵝。結果,讓廖紅軍沒有想到的是,鵝脖子長,不但能吃掉草,還吃掉了長在茶樹尖尖上的嫩芽。這讓廖紅軍心疼壞了。

  廖紅軍:它把嫩芽都吃了,那么就心痛了。心痛,它把我的芽(給吃了)。它是來為了幫我鋤草,那么吃了以后這個白茶就用不成了。

  看來這鵝也不能在茶園里養。那這茶園里到底養什么合適呢?廖紅軍琢磨來琢磨去,盯上了本地的土雞。于是他先試著把200多只雞,散養到茶園里。經過幾天觀察,廖紅軍終于有了驚喜地發現。

  廖紅軍:最后沒想到雞(可以)。它不吃嫩葉。它只有益,沒有害。所以說我們就大量地養雞,把這個草除了,防蟲,用雞糞也可以做有機肥。

  于是,廖紅軍就把一千多只土雞散養到茶園里。這也成了他茶園的一個特色。雖然豬對茶樹有危害,但是他不想放過養豬的商機。單獨在山里劃了片區域,用散養的方式養了幾百頭。現在廖紅軍還搞起了“定制”。每年年初的時候,他會根據訂購的數量,到養殖場購買小豬,在自己的山上養起來。

  2015年,廖紅軍的白茶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多畝,年銷售額3000多萬元。整個合作社的種植面積達到了一萬多畝,帶動1000多戶農戶。2016年,廖紅軍判斷肯定是一個豐收年。此刻,對于他和合作伙伴來說,最好的犒勞,不是一碗烈酒,而是一杯自己種出來的白茶。因為他們最懂得一杯好茶背后的甘苦。

  接下來,廖紅軍要把白茶種植、生態養殖,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在原本的荒山上深度掘金。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