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壽光:著力“品質農業”促蔬菜產業升級

   日期:2016-04-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613    評論:0    

  白天農民晚上市民白色“工廠”提檔升級

  “再過一個多月,我這新‘工廠’就建好了。”站在化龍鎮中東部的洛城大棚園區內7、8米高的新大棚棚頂上,壽光市洛城街道屯西村45歲的新市民葛懷堂很樂呵,2012年城中村改造“洗腳上樓”后的他老琢磨著找地“玩(種)個大點的棚”。

  洛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馬煥軍說,不少洛城新市民有種棚愿望,而不遠的化龍鎮轉變為蔬菜產業用地存量土地多,兩地一拍即合:化龍鎮集中流轉土地,洛城街道組織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運營。

  “新大棚長近200米,寬30米。”說起新大棚的好處,屯西村書記葛茂學打開話匣子:比老棚采光好、提溫快、蟲害少,各種機械也能進去,電動放風、水肥一體化等科技含量高……

  壽光市委常委、副市長王惠玲表示,蔬菜大棚是壽光百姓的致富“工廠”。壽光市正圍繞“品質農業”,將“兩改”(舊棚改新棚、大田改大棚)作為優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舉措。

  “兩改”需要土地的有序流轉,為保證規模生產的這個前提,壽光市尊重農民創造,因地制宜推廣了多種土地流轉模式:村集體整體流轉、戶戶之間的土地交換、村兩委反租倒包、異鎮異村流轉等等。

  病蟲害控制志在精準菜農吃下定心丸

  走進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種菜大戶徐承軍的大棚,一排排黃瓜生長旺盛,等待采摘。徐承軍說,這一季的黃瓜換了新品種,即使沒怎么打藥,也不用為病蟲害擔心了。

  “新黃瓜品種抗病性強,降低了越冬溫室黃瓜霜霉、灰霉、蚜蟲、粉虱等病蟲害問題。”當地蔬菜農藝師劉春香說。通過良種提高植株抗病性,壽光農民正通過科技手段精準地調節大棚溫濕度、補充肥水,完成蔬菜病蟲害的前端控制。

  加強種子種苗研發是壽光近年來科技強農的一個重點。壽光市農業局黨委委員信俊仁說,在這里建成的國家現代蔬菜種業創新創業基地研發中心已初具規模,通過審定、鑒定的蔬菜新品種46個,種苗年繁育能力達到14億株。

  王惠玲表示,針對設施蔬菜連作造成的土壤板結、土壤次生鹽漬化、根結線蟲等現象,壽光持續推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全市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到215萬畝,水肥一體化推廣面積達到10萬畝。

  同時,讓農民煩心的大棚污染問題也正在解決。“設施蔬菜面源污染比較嚴重,壽光推廣了蔬菜秸稈綜合利用、水肥一體化、地膜污染防治‘三項技術’。”壽光市農業局能源辦主任張云明說。

  合作社再聯合從靠經驗到靠制度種菜

  在古城街道壘村農民楊茂明的西紅柿大棚里,這位有著10年種菜經驗的老農民與記者分享在自家田間的一場實驗成果:“聯合社控水控肥規程指導下種植的小西紅柿實驗區,比自家種植習慣種植的同樣面積實驗區增產10%,而且省下100元化肥錢。

  “原來以為自己已經是種菜能手了,看來還是要相信科學技術啊。”楊茂明田里的這場實驗是壽光蔬菜之家聯合社對菜農精準植保服務的最新案例,而高產節肥背后是農民組織化程度的提高。

  壽光市農業局局長張茂海介紹,去年以來,在推動村“兩委”領辦合作社基礎上,市級成立菜農之家聯合社,搭建封閉式的“聯社+合作社+社員”的新型蔬菜產業經營服務體系,合作社集多項服務于一體,引導社員開展標準化生產。

  目前已培育了213家村兩委領辦的合作社,發展了13個菜農之家聯合社分社。

  “農業的發展根本上還是規?;蜆藴驶?,首先必須組織化”,菜農之家聯合社理事長朱在軍說,“在壽光種菜我們努力做到,政府是主導,家庭是基礎,合作社是主體,聯合社是紐帶,而我們聯合社要做的就是提供標準化的社會化服務。”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