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縣孫樓街道是江蘇省最大的蘆筍生產基地,清明節后,這里又迎來了頭茬蘆筍的豐收季節。
4月13日,記者來到穆樓村標準化蘆筍示范基地,看到田間地頭農民正三五成群弓著腰裁剪蘆筍。穆樓村黨支部書記魏崇星樂呵呵地對記者說:“這片基地每畝年產優質蘆筍2000-3000公斤,畝產值達1.5萬至1.8萬元,成功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讓穆樓村老百姓腰包鼓起來的同時,也讓更多村民返鄉就業,開創出一條家門口就業致富之路。”
據悉,該基地項目由省扶貧辦2014年專項撥款支持建成,共投資322萬元。一期建成后,可帶動300-350戶低收入農戶從事蘆筍種植,從而脫貧致富。
走進蘆筍種植基地,記者看到田地里農民有的帶著剪刀割蘆筍、有的拿著籃子裝蘆筍、有的在地頭捆扎蘆筍、有的騎著電動三輪車拉著新割的蘆筍去集市售賣,穿梭在蘆筍地里,忙得不可開交。正忙著收割蘆筍的王大嬸告訴記者:“今年蘆筍長勢很好,別看現在長得稀疏,但它很快就會漲出一大截,一天就能‘竄’出個七八厘米高呢,現在還是一天割一茬,再暖和點就得一天割兩三茬了。”當記者問到今年蘆筍價格時,王大嬸高興地說:“去年大雪過后蔬菜產量受到嚴重影響,但我們的蘆筍未受任何影響,今年蘆筍產量可觀,價格也還不錯,一公斤能賣到8元至10元,一畝地下來能掙一萬多元呢。”
目前,該蘆筍基地產出的蘆筍除了銷往本地集市外,還主要銷往江浙滬大型超市,甚至出口到韓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扶貧的種子“開花結果”,蘆筍種植已然成為當地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