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楊勇群有相同遭遇的村民,在平村還有20多戶,他們種植的上百畝冬瓜,不僅無價還無市,如果還繼續這樣滯銷下去,就只能全部爛在地里了。
冬瓜滯銷
11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社沖鄉平村。當記者提起冬瓜的事,村民們大都面露苦色。
“你去地里看看就知道了。”村民黃榮華說道,便徑直拉著記者前往地里。第一站就是黃先生家的地,大約有3畝,田地間滿滿都是野草。而冬瓜,則藏在草地下。記者注意到,這些冬瓜大都是立起來的,個頭都比較大,大的都有四五十斤,小的也有二三十斤。頂部還連著綠色的藤蔓。
“不是我們不勤快啊,真的沒辦法。”黃榮華說,他種冬瓜好幾年了,今年種植了9畝,一畝地有一萬多斤,共有10多萬斤,但如今一個都沒有賣出去,他說,之前遇見過產量差的、賣出價格低的,可這一次竟然無人問津,這是他頭一次遇見。
在村民黃榮坤和黃明華家的冬瓜地里,記者發現滿地都是圓鼓鼓的大冬瓜。不僅表皮和長相都不差,但讓他們納悶的是,竟然無人來收購。“有時有老板來看,但也僅是看看就走了,連價格都不出。”
用鋤頭將冬瓜砸爛地里
“村里誰想吃冬瓜都可以隨便到地里摘。”黃榮華說,由于賣不出去,滿地的冬瓜就不值錢了,因此村里不管是誰,哪怕是路過的,想吃冬瓜都可以自行到地里摘。“太多了,滿地都是冬瓜,不摘就只能爛在地里。”
“不說賺錢,只要不虧本,我們都賣了。”黃榮坤說,往年最差也能有兩毛多錢一斤,而今年,基本都沒人來收冬瓜。偶爾有人來,但給的價格并不如意,“只要能在2毛以上虧不了,我們都賣了。”
“賠了就賠了,沒辦法的,要趕緊換種紅薯了。”村民楊勇群說,她家今年種植的冬瓜大約有4畝多6萬多斤,但至今仍然一個沒有賣掉。楊勇群說,期間雖然有人來問過,但只給1毛錢左右一斤,“連請人摘瓜的錢都不夠,還不如爛在地里,還不虧人工錢。”
楊勇群是這么說,也是這么做的。前幾天,由于冬瓜遲遲賣不出去,為了盡早騰出土地種植其他作物,她干脆狠下心,拿來鋤頭,幾乎將地里的冬瓜全部砸爛在地里。“鋤頭鋤下去的時候,心都是痛的。”她說。
記者在楊勇群家的冬瓜地里看到,一排排碩大的冬瓜就立在土地上。因為被鋤過,滿地的冬瓜已經腐爛發臭。看著滿是爛冬瓜的土地,楊勇群顯得很無奈。
村民發愁,路在何方?
黃榮華告訴記者,社沖鄉光平村二屯就有20多戶人家種植100多畝的冬瓜,估計有一百多萬斤。按常理,這是一個豐收年,但收獲的快樂卻很快散去,笑容換愁容,看著立在田里的冬瓜,黃榮華說,他們心里很難受,畢竟種植這些冬瓜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汗水,但沒有想到汗水并不能換來收獲。而滯銷的原因,至今他們都搞不清楚。有收購商來看了說是瓜太大,又太短,不好銷售;也有的說近段時間上市的冬瓜太多。
“真的沒有辦法啊,到處都是瓜。”專門負責運賣的“經紀人”譚先生說,現在市場上瓜源充足,甚至已經過剩,導致價格已經低到1毛多一斤。他舉了個例子,拉一車近4萬斤的冬瓜去廣東,就算全部賣完,他還要賠掉最多2000元。所以,他現在也基本不去收冬瓜了。
至于為何今年市場上有這么多瓜,他分析,去年市場上基本沒有瓜,大家都在找瓜,這就導致僅從瓜農收購的價格就在5毛錢以上。而社沖鄉的瓜基本都是銷往云南的,看到價格這么高,包括當地的農民都在今年大量種植冬瓜了。
可不管是何種原因,村民還是希望通過晚報報道,讓更多的收購商知道前來收購。同時希望政府等相關部門,也能夠出面為他們找條銷路……
小貼士:冬瓜這么好,你知道么?
冬瓜是夏季所產的瓜,卻因表面上有一層白粉狀的東西,取名為冬瓜。一百多萬斤,這么多冬瓜,該怎么吃才好呀?
“冬瓜煲豬腳,別提多美味了。”說起冬瓜的吃法,記者微信群朋友圈里七嘴八舌議論起來,什么冬瓜排骨湯、胭脂冬瓜球、素燒冬瓜、羊肉冬瓜湯、肉末水晶冬瓜片、冬瓜扒蝦、冬瓜老鴨湯、黃豆冬瓜筒骨湯、冬瓜茶、豆豉燒冬瓜、海鮮冬瓜湯、檸檬瓜條、羊肉冬瓜鍋貼、羊肉冬瓜鍋貼、羅漢果冬瓜煲排骨湯等,五花八門,種類繁多,煲湯、素炒、煮粥,這些做法您試過哪樣?
冬瓜這么好吃,那吃它又有什么好處呢?它的營養價值何在?愛美的MM往往會說,冬瓜可以減肥,因為冬瓜中所含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加之冬瓜本身不含脂肪,熱量不高,對于防止人體發胖具有重要意義,還可以有助于體形健美。而中老年人則會說,冬瓜可以保健,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因為冬瓜含維生素C較多,且鉀鹽含量高,鈉鹽含量較低,高血壓、腎臟病、浮腫病等患者食之,可達到消腫而不傷正氣的作用。當然,冬瓜最基本的功效其實是清熱解暑,因為它性寒味甘,清熱生津,僻暑除煩,在夏日服食尤為適宜。可以說,冬瓜適用大多數人群,幾乎人人均可食用。
聽了大家的議論,冬瓜笑了:“原來我還有如此多的妙用!”
來源:柳州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