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芋減產價又賤銷量不濟芋農愁
毛俊鎮是藍山縣香芋主產區,這里的農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從事香芋種植,家家都有著豐富的香芋種植經驗。沙溪村譚滿菊一家子和其他村民一樣,家里的收入主要來源于香芋種植。
眼下正是香芋采挖上市季節,但受持續低溫陰雨天氣影響,目前香芋銷售不暢,大多數芋農家的香芋至今無人問津,辛苦一整年的芋農們個個愁容滿面。
譚滿菊給記者算了一筆成本帳:一畝地要花費農藥化肥等費用1500元左右,翻耕起壟150元,如果是租田地,還得加上300塊的田租費,一畝地的成本開支接近2000塊錢。而且采挖時,還要請勞力幫忙,勞務費平均一毛一錢一斤,一畝地花費300元左右。所以,每畝收入3000元是規模種植戶保本不賠的底線。
據當地農業部門統計,今年全縣共種植香芋1萬余畝,按目前銷售進度,全縣還有過半面積的香芋積壓在田地里尚未銷售出去。
領頭人嘗試輕松籌銷售速度喜人
沙溪村的唐召旭、唐基章分別是兩個專業合作社的領頭人,都有著多年的蔬菜收購外銷經驗。他們嘗試聯系各個電商平臺來拓寬銷售渠道,但都效果不大。
偶然的一次,他們從網上看到許多新農人都在使用一個叫輕松籌的平臺,倆人迅速聯系上了平臺的工作人員,平臺方得知他們的消息以后,迅速上馬了這個項目,讓這倆個人沒想到的是,不到2天的時間,香芋眾籌就完成了目標標的的50%。
筆者翻了一下輕松籌平臺上推薦的農產品項目,發現藍山香芋并不是平臺上唯一一個在銷的滯銷的農產品項目。“棗賤傷農,緊急求助,大棗義賣,幫助陜北棗農渡過難關”、“紅彤彤的蘋果給了果農一張綠臉,煙臺棲霞紅富士滯銷,請大家支持”等項目,均獲得了成功。很多農民嘗到甜頭后,甚至發起了多期眾籌項目。很多有過眾籌經驗的農民表示,輕松籌已經成了他們銷售農產品的有一大有利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