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方城鎮有一片以蔬菜種植為主的農業生產基地,這里采摘的蔬菜經過檢測合格后,不是銷往市場,而是由專車直接送往臨沂市境內的6所大學餐廳。“從采摘到進入大學餐廳,可以在3個小時以內完成。”這個基地的辦公室主任喬梓晴說。
這是一處農校對接基地。投資方是北京的一家企業,2013年流轉了方城鎮3個村的1300畝耕地,成立起農業發展公司。公司先期以蔬菜生產為主,后期逐步擴大到畜牧、水產養殖。臨沂大學的農業專家為基地的種養提供技術支撐,產品則直接送往臨沂市境內的6所大學餐廳。
喬梓晴說,基地內既有大棚,也種露天蔬菜,以確保常年供應不斷檔。品種以大陸菜為主,每一個品種都按綠色食品標準,制定出種植規程;肥料以有機肥和微生物肥為主,病蟲害以生物防治為主。采摘后的每一批蔬菜都要進行檢測,合格了才能進校園。
現在,這個基地的蔬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30畝,每天可為約1萬名在校大學生提供蔬菜供應?;孛刻焐衔?、下午各向大學餐廳送一次菜,價格按當日市場普通蔬菜的價格而定。“雖然我們按綠色標準種植,但送到校園里執行的是普通蔬菜價格。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基地種植有計劃,銷路有保證,也降低了種植風險。”喬梓晴說。
喬梓晴說,臨沂市境內現有在校大學生8萬多人,基地流轉的1300畝地全部完成建設后,可種植蔬菜1000多畝,能為4萬大學生提供蔬菜,遠遠滿足不了臨沂市境內大學生餐廳的需求。
這也正是這處農校對接基地建在方城鎮的原因。方城鎮的10萬畝耕地中,有3萬畝瓜菜,農民有蔬菜種植的傳統和技術。“農校對接基地的技術、模式和生產出來的綠色蔬菜,對周邊農民有示范作用。”方城鎮農業辦副主任項廷峰說?;亻L期的發展目標是,與周邊農戶簽訂種植協議,農民完全按基地的要求生產,所產蔬菜檢測合格后,進入農校對接直送渠道。“這樣既能滿足大學餐廳的需求,又能增加農民收入。”項廷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