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筆者在七十二團七連職工江果的溫室大棚里看到,精心種植的草莓已經全面進入掛果期,部分草莓已經成熟,預計可以在3月中旬全面上市。
江果今年46歲,具有10年的溫室大棚種植經驗,之前以種植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為主。隨著團場“三化”建設步伐的加快,職工群眾對新鮮綠色果蔬需求原來越大。今年,江果大膽嘗試種植了3分地的草莓,計劃走蔬菜+草莓的產業化格局,以此拓展市場,增加收入。
近年來,該團農業發展堅持“穩糧、擴園、強牧、優特”的思路,大力調優農業產業結構,質量效益不斷提升。去年,該團黨委將人多地少、靠近團部的七連作為試點單位,積極探索發展產值高、見效快的設施農業,走基地+農戶的市場化運作模式,努力拓寬職工增收致富道路。
在連隊黨支部的帶領下,江果先后到七十三團及周邊鄉鎮參觀學習設施農業先進經驗?;貓F后,他將先進成熟的拱形保溫墻技術應用到溫室大棚建設中,籌資40多萬元建起了面積700平米的溫室大棚3座。該溫室大棚除主體工程外,還有耳房、大棚拱、蓄水池等配套設施,種植管理十分方便。
為了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產出率,江果為每個大棚至少撒施4噸左右的有機肥和農家肥,采取倒茬循環播種的方式,利用蔬菜生長周期的特性,先后培育蓮花白、西紅柿、茄子、萵筍等菜苗,當年種植了兩茬綠色蔬菜,收入近10萬元。江果高興地說:“團里通過政策支持、貸款貼息、種植技術指導等方面對我進行幫扶,我發展的信心更足了。”
隨著該團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5年來,該團先后投資1200余萬元實施“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努力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城鎮。江果從城鎮綠化中覓得了商機,通過發展立體農業,繁育花卉1萬多株。他說:“團場道路兩側栽種的觀賞花卉都是從新源縣購買的,等大棚的土壤改良完成后,我計劃再繁育一些賣給團里,搞多樣化種植,一是提高了大棚的使用率,二是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