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祝2000年入的黨,今年59歲,是個地道本分的農民,他可是我們馬埂村的驕傲啊!17年前,他帶領村民開荒種果樹,富了一方百姓。”一到句容市茅山風景區馬埂村南塘自然村,村黨總支書記周凱就迫不及待地向記者介紹起“身邊最美黨員”——祝行禮。
記者隨周凱來到老祝的行禮果園,他正在果園里忙著用拖拉機耕地種小麥。老祝告訴記者,他在果園里養雞,小麥冒出苗后,可以給雞吃,真正做到綠色、有機、無公害。“要30箱草雞蛋?好的,我馬上讓人準備。”正當記者和老祝聊著,一位顧客打來訂購電話。據老祝介紹,去年他的果園和農家樂兩塊合計毛收入60多萬,附近的臥佛山莊等幾家村民經營的農家樂基本上都能達到甚至超過這個收入。
然而,17年前,這里還是荊棘叢生的荒山野地。這一切都源于老祝當年的開山拓荒之舉。1998年,祝行禮帶領2戶村民來到九龍山深處的南塘村,承包了100畝地種果樹。荒山野地,溝壑交錯,荊棘密布,他從金壇找來3臺推土機平整土地,還用了1500個人工,“機械、人力一起上,干了80天才完成,當初一共投了近20萬元。”開荒之初的經歷,老祝記憶猶新。20萬元,在當時可不是筆小數目,老祝把前期做山芋販運生意賺到的錢都投了進去。
“花這么多錢跑到荒山去種樹,他是不是瘋了?”一向以頭腦精明被同村人稱道的老祝,當年開荒之舉卻不被大家理解。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祝行禮咬牙堅持著。大山深處,生活條件十分惡劣,沒有水、電、路,連像樣的住處都沒有。祝行禮和同伴們就住蘆葦搭成的茅屋里,點煤油燈,度過了開山拓荒中最困難的3年。
為提高果樹種植技術,祝行禮領著大伙兒向有經驗的種植大戶學習,還請來了農業專家趙亞夫,請專家幫助指導整枝、治蟲等。功夫不負有心人,果園的桃、梨、板栗、棗子等果樹長勢喜人,產銷兩旺。2005年,他的果品被中綠華夏檢測合格批準為有機果品,無需檢測可直接對外出口銷售。
“看到老祝開荒開出了‘財路’,我也緊跟進山‘挖金’了。”臥佛山莊負責人蔣美榮告訴記者,他的山莊緊挨行禮果園,目前正在主打休閑農家樂,“一到節假日,天天爆滿,高峰期一天收入能達2萬多元。”在老祝的帶領下,目前,已有7戶村民進山“尋寶”,他們經營的果園、農家樂的固定資產已達到1億多元。
除了馬埂村村民,鄰村的村民也品嘗到了老祝開荒種樹帶來的甜頭。李塔村的解大媽和蘇大媽是行禮果園的“臨時雇工”,解大媽對記者說,過去農閑時基本都在棋牌室“碼長城”,現在可以到南塘村的果園、農莊打短工,“一年增加幾千元收入不成問題。”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不能只圖一人富,而要帶領周圍群眾共同富裕。”這是老祝常說的話。據了解,目前,祝行禮正著手組建有機果品合作社,整合資源、放大優勢,規范化管理、規模化發展,引進藍莓、櫻桃等新果樹品種,拉長果品銷售期,讓游客四季有果摘,做大做強特色農家樂,帶領更多百姓走向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