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之前有所了解,眼前這位年紀不大、眉清目秀的女代表,怎么也不可能與“青海省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省級優秀專家、西寧市重大科技貢獻獎”獲得者聯系在一起。
今年44歲的省人大代表、西寧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楊秀玲從事農業技術推廣20多年,取得的重大成績遠不像她本人外表那樣的“單薄”。她主持承擔了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全膜馬鈴薯雙壟覆膜栽培”2項技術推廣項目取得顯著經濟效益,“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設施農業信息化服務基地”建設填補了全省空白。
2015年,“互聯網+農業”的一次探索與創新實踐,得到省上有關領導高度評價。說起她的農業技術,楊秀玲如數家珍:“互聯網+農業”重點實施了設施農業當中物聯網技術的綜合運用示范,達到一個能遠程監控基地,檢測設施農業的溫度、濕度、二氧化碳等數據參數,為下一步指導提供參考支撐。通過檢測功能實現遠程專家視頻,通過遠程進行基地的農業農事指導,還可以達到卷簾機、通風口和水肥管理等遠程控制。
這項技術將在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目前西寧市城中區總寨塬基地和湟中縣李家山基地已正常運行,其它7個設施農業基地正在安裝中,將實現全市9個設施農業基地“互聯網+”全覆蓋。
“大力發展特色、高效、有機和品牌農牧業,形成結構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農畜產品供給體系,確保一產增長5%左右……”細讀政府工作報告,楊秀玲倍感振奮。她說,只有自己不斷學習研究,才能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更多更好的農業新技術送到千家萬戶,田間地頭,實現科技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