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河北灤平:蔬菜產業“扮靚”農民“致富路”

   日期:2016-01-28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5143    評論:0    

  隆冬時節,記者在灤平縣大屯鄉興州村尚亞蔬菜園區看到,一個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一眼望不見邊,隨意進入一個大棚,整排的油菜綠意十足,生機盎然,點綴在油菜行間的小儀器更是令人矚目。

  “可別小看這玩意,它是田間小氣候測定儀,用來定點監控棚室內溫度、濕度及光照數值等的變化情況,為我們生產解決了大問題。”隨行的種植園負責人齊作清說。

  這只是我市蔬菜產業發展的冰山一角。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我市蔬菜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已成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其產值占種植業的一半以上。蔬菜產業由規模向高效、由低端向高端、由露地向設施轉變,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水平明顯提高。初步統計,2015年全市蔬菜播種面積達到144.53萬畝,露地蔬菜播種面積達到90.81萬畝,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3.72萬畝,總產量558.3萬噸,實現產值87.1億元,同比增長31.77%.

  做大做強“菜園子”

  “咱們園區不僅種植露地蔬菜,還栽植黃瓜、西紅柿等無公害的有機蔬菜。栽植的蔬菜按照不同的需求配置不同的微量元素,通過高溫滅菌、高溫悶棚等物理措施進行病蟲害防治,蔬菜沒有化肥農藥殘留,一年四季長勢良好。”齊作清告訴記者,如今,園區蔬菜已成功打入北京各大銀行金卡會員、高爾夫會員、高檔別墅區等高端客戶群體,每斤蔬菜平均價格都在35—40元左右,是一般蔬菜售價的10倍,收入十分可觀。

  而在承德縣東小白旗鄉塘頭溝村,村民們在寒冬也都沒閑著,村民呂鳳國不僅自己承包大棚搞種植,還到鄰近的大棚內傳授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當上了“田把式”,靠知識增加收入。

  塘頭溝村原是一個只有幾十戶村民的小村莊,2000年初,呂鳳國在縣城打工時,得知縣城周邊好多蔬菜大棚要出租。呂鳳國想,憑借自己的吃苦耐勞要是承包兩棟大棚,自己來種植,肯定要比現在東跑西顛地打工強。于是,憑借自己的勤勞、精心,當年就賺了3萬余元。

  在耕作時,他虛心向別人請教,購買書籍學習,逐步掌握了大棚蔬菜的種植技術,第二年就賺了4萬余元。棚里活忙時,他就把生產出來的蔬菜直接批發出去,活不太忙時,自己到市場直接出售,增加收入。看到呂鳳國承包大棚賺了錢,村民們也承包起了大棚搞蔬菜種植,呂鳳國還靠自己的技術賺錢,有時大棚里的農活讓妻子照看,自己被周圍的大棚戶請去做技術指導,每天又增加二三百元的收入。他的瓜秧嫁接黃瓜高產豐收,深受當地大棚蔬菜種植戶的推崇,成了他們村的“田把式”。

  園區的發展只是我市蔬菜提升規模優化組織化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優化區域布局,以土地流轉為基礎,扶持壯大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生產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現代蔬菜產業園區。全市蔬菜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蔬菜企業達240多家,入社戶數達到3萬多戶,提升了我市蔬菜專業合作社規范化運作水平。100畝以上規模園區(含育苗)達140多個。經過多年發展,我市蔬菜生產形成以拱棚為主,露地、地膜、小棚、溫室等多種生產形式共同發展的生產格局,做到了四季生產,全年供應。

  抱團打好“蔬菜牌”

  平泉的黃瓜、承德縣的白菜、圍場的馬鈴薯……在平泉縣舉辦的第二屆文藝繁榮獎暨蔬菜產業文化活動頒獎大會上,不僅展現了該縣蔬菜產業蓬勃發展的成果,也促進了全市蔬菜產業的大發展。來自全市各縣、區的特色蔬菜亮相平泉蔬菜產業文化大會,匯成特色蔬菜“盛宴”。不僅有20多家平泉本地蔬菜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蔬菜企業,還吸引了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有限公司等全國知名企業。

  “這是我市近年來舉辦的一次規模大、規格高的蔬菜產業展示推介盛會,實現了我市市場與蔬菜基地、電商與基地、超市與基地等‘近距離’合作。”市農牧局司景偉告訴記者,推介大會順應全國蔬菜產銷發展形勢同時,叫響了我市蔬菜大品牌,提高了承德蔬菜在華北甚至全國的知名度,加快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和生產經營方式轉變,進一步促進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

  “十二五”以來,我市緊緊圍繞京津冀水源涵養功能區這一國家發展定位,爭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機遇,突出抓好蔬菜基地建設、示范縣綠色有機蔬菜基地建設、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創建、蔬菜新品種引進示范推廣、蔬菜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技術指導服務,引導各縣整合現有蔬菜品牌,按照“把京承、承平、承圍、承豐四條公路沿線打造成為全市設施蔬菜產業帶”的思路,全市“一盤棋”,大力推廣優型結構日光溫室,加快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設施蔬菜發展步伐,目前全市設施蔬菜播種總面積達到了40.34萬畝。

  按照“把豐、圍、隆打造成為全市綠色有機錯季菜生產聚集區”的思路,以葉菜類和根菜類露地蔬菜為重點,穩定增加三縣露地蔬菜面積。在產銷銜接上,為解決“賣菜難、菜價低”的后顧之憂,采取“場地”掛鉤、“農超”和“農餐”對接的方法,實現了訂單產銷,加快推進蔬菜產業健康發展,確保百姓“菜籃子”,鼓起農民“錢袋子”。

  鼓起農民“錢袋子”

  “我們村蔬菜今年每畝地的毛收入在1萬塊錢左右,比去年幾乎翻了一番。”灤平縣大屯鄉興州村尚亞蔬菜園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加上蔬菜產業園區的規劃和建設,蔬菜種植的面積、品種都有了提高。”

  據了解,灤平縣大屯鄉興州村以互換、轉包、出租、轉讓、入股等方式,將土地使用權流轉,加快了設施菜產業發展的進程。目前,全鄉實現土地流轉1.2萬畝,占農戶承包經營土地的26.7%,全鄉設施蔬菜園區達到17個,占地1480畝,暖棚總數達到3760個,占全鄉總戶數的56.8%,成為設施菜產業“專業村”、經濟“富裕村”。隨著園區的建設步伐加快,流轉出的土地上建起了大棚,水、電、路等基礎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使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加。今年,蔬菜園區核心區實際種植蔬菜面積達13600畝,示范區種植7萬畝,輻射全區發展蔬菜種植13萬畝。

  如今園區發展企業20多家,其中種植企業8家,園區初步形成“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基地”等以企業為龍頭、聯動農戶和基地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發展蔬菜種植,園區核心區農林牧漁總產值達21213.6萬元,比計劃數增長39.2%.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1006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612元,增長率為55.96%.

  “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村民們更有信心擴大種植面積,園區蔬菜產量上去了,來收購的客商會更多,賣的價格也會更好,村民們的收入相應的也會更高,會有更多的村民因此而增收致富。”園區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2015年,我市蔬菜總播種面積新增6.06萬畝,露地蔬菜播種面積新增1.97萬畝,設施蔬菜播種面積新增4.09萬畝,全市有67家蔬菜企業或蔬菜合作組織與北京市場實現對接,全年供京蔬菜總產量達到了183.62萬噸,同比增長13.5%。灤平縣虎什哈鎮規劃建設了占地一萬畝的集“養殖+有機肥+種植”于一體的現代循環農業園區,已建成305棟日光溫室、面積1220畝,大棚550畝。在灤平、興隆、雙灤、平泉、圍場、豐寧創建了6個部級蔬菜標準園,落實面積2450畝,目前已全部通過市級專家組驗收。目前我市千畝以上的蔬菜園區總數已經達到62個,有力地帶動了我市蔬菜基地向規模化、標準化方向發展。

  今年我市繼續加快推進蔬菜產業發展,到年底,全市蔬菜播種面積將增加5萬畝,日光溫室面積增加3萬畝,新創建10個千畝以上的蔬菜標準化示范園,全市市級千畝以上的蔬菜標準園總數達到72個。以創建標準園為載體,大力推廣優型結構棚室,加快改造老舊設施,提高棚室的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和抗災能力。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