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為全國探路 江蘇洪澤聚力推進“小水改”

   日期:2016-01-2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8    評論:0    

  2015年12月24日,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匯報會在北京召開,江蘇洪澤等8個市縣區作經驗交流。洪澤縣委書記徐東海作了題為《聚力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典型發言。洪澤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的探索,受到會議充分肯定。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為全國探路

  小型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城鄉供水、灌溉排水、改善環境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和保障。長期以來,小型水利工程由于重建輕管,管護主體缺失,管護責任難以有效落實,成為困擾工程建設管理的一個突出問題,嚴重影響著工程安全運行和效益充分發揮,影響了農業發展。早在2012年,洪澤縣就啟動了局部試點,得到中央、省、市水利部門認可后,2014年在全縣面上推開,并于2014年底獲批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

  自承擔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任務以來,洪澤縣創新推進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在全國率先探索建立“五位一體”管護機制,即,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與農村環衛保潔、交通設施管護、公共綠化設施管護、公共活動場所管護等五方面的人員、資金、事項有機整合,實現產權有歸屬、管理有載體、經費有保障、運行有機制、工程有效益“五有”目標,取得管護人員、經費、環節減少,工程完好率、利用率和灌溉水利用系數提升的“三減少三提升”效果。

  注重產權界定

  走好建管分離“第一步”

  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難的最大癥結,在于建管權責不清。為此,該縣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對全縣圩堤、溝渠等逐一摸底調查、登記造冊,明確產權、載明工程管理與保護范圍等基本信息。明確縣級職能部門負責資金爭取,鎮級負責資金撥付和考核監督,村級負責管護組織實施和初步考核,實行“建、管、護”分離,有效破解小水改建管主體責任不明難題。

  注重創新整合

  破解管護資金“老難題”

  資金不足,是小型水利工程運行管護的共性問題。該縣創新采取“四點集合”方式,通過整合項目資金統籌一點,將村級衛生保潔、農村道路保潔等資金整合統籌使用;財政資金補助一點,縣鎮財政按每畝3元、2元標準,安排獎補;村級集體籌集一點,工程受益村集體籌集相應管護資金;水利開發收益支持一點,將農村資源性水利工程開發收入全部用于水利工程管護,共籌集資金1700多萬元,有效解決工程管護資金難題。

  注重多“管”齊下

  探索工程管護“好方法”

  合理確定工程管護模式,全面實行市場化運作、物業化管理。推廣競爭承包管護模式,由村居根據工程管護標準,測算各片區管護經費,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報價合理的專業公司、合作組織或承包人為管護責任單位。推行用水協會管護模式,由村用水者協會負責村域范圍內小型水利工程管護,民主決議管護費用籌集、工程維修養護等事項。推進經營主體管護模式,由流轉土地經營主體,承擔相應區域內水利工程管護。建立三級聯動考核機制,縣“五位一體”管護辦公室每月對鎮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的資金、運行等方面管理進行考核;鎮管護服務公司負責鎮域范圍管護主體業務指導,復核村管理主體考核結果;村級運行維護中心負責村域公共服務管護人員工作日常檢查,督促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到位。

  注重配好“管家”

  讓民心工程更惠民

  針對農村公共服務相互獨立、多頭管理、重復無效勞動問題,該縣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與農村環衛保潔、交通設施管護、公共綠化設施管護、公共活動場所管護等五方面的人員、資金、事項有機整合到一個“管家”手里,建立“五位一體”管護模式,實行網格化管理,改單一水利設施管護為全面管護,實現公共設施管護“一個龍頭出水”,有效解決管護效果不優問題,達到“三減少三提升”效果。其中,管護人員由原來的4158人減少到555人、經費由原來的3823萬元減少到1657萬元,環節由原來的4個減少到2個,群眾滿意度提升到98.52%。

  助力洪澤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小水改的成功為洪澤農業的持續穩產、高產奠定了堅實基礎。2014年洪澤縣建成“畝產噸糧縣”,去年初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是淮安市唯一一家。去年11月,洪澤縣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是我省此次獲批的5個全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之一。

  在深化小水改的同時,去年,該縣緊緊圍繞“三核、三片、三帶”的示范區發展規劃,開足馬力推進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確定了綜合改革、稻麥種植、水生蔬菜、基礎設施配套、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等12大類100個示范點,進行重點打造提升,使其成為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樣板。目前,全縣高標準農田比重達36.7%,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達60%以上,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8.65%,領跑淮安。

  打造三個核心區

  打造以江蘇食品科技產業園為核心的食品加工區、以國蟹園為核心的特色水產區、以白馬湖畔有機米為核心的優質稻米區“三個核心區”。

  打造食品加工核心區。江蘇食品科技產業園是該縣高起點打造的全省最大的專業化食品加工產業園,總規劃面積10000畝。目前,園區已入駐紫山生物、明天種業、華斯達食品、東泰人造板等農業龍頭企業,將帶動洪澤縣食用菌、稻麥、畜禽、林業等優勢產業更好發展。

  打造特色水產核心區。洪澤湖大閘蟹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暉介紹,國蟹園項目依托國家級水產良種場,正在打造集水產良種繁育、洪澤湖大閘蟹品牌打造和休閑度假于一體的農旅結合項目。良種繁育中心今年培育了親魚、魚種3億尾,暢銷省內外。今年引進的澳洲淡水小龍蝦正在試驗中,即將變成漁民增收的新項目。

  打造優質稻米核心區。國瑞綠色食品公司生產銷售的“禾采”牌有機米,獲得第十屆中國優質稻米博覽會金獎,從水稻種子下田、生長過程、生產加工到包裝銷售,實行嚴格的全程監管,確保安全健康。目前岔河有機稻米核心種植基地已擴大到10000畝、輻射區面積達10萬畝,是國家級有機稻米栽培示范基地。

  建設三個示范片

  建設以高產增效模式公關為重點的東部、以綠色高效化生產為重點的中部、以現代農業產業化示范為重點的南部萬畝噸良田“三個示范片”。

  為充分發揮示范效應,該縣在“三大示范片”中重點規劃了優質稻麥“八個示范基地”,同時突出主推技術、主推品種的推廣應用,廣泛建立高產示范方,推進豐產高效技術集成示范。推廣“洪澤湖大閘蟹”、“禾采牌有機米”、“紫山食用菌”、“洪澤芡實”、“西順河小花生”等洪澤標志性農產品,全縣已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面積占全縣農作物總面積的70%。僅三河鎮省級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推廣基地已建成新品種展示區、新技術展示區、物化產品展示區、儲備技術試驗區、高產攻關示范區和稻麥良種選育場等六大功能區。

  形成三個產業帶

  形成洪澤湖古堰東側萬畝林果花卉、洪三公路東側萬畝高效設施蔬菜、白馬湖沿岸萬畝水生蔬菜“三個產業帶”。

  打造林果花卉產業帶。該縣計劃用三年時間將洪三公路和洪澤湖大堤之間南北20公里長、2萬畝的區域打造成以名、特、優、新苗木花卉和經濟果林為主的沿湖產業風光帶。目前已入駐項目15個,面積達到5000畝,2016年將再實施林果花卉項目2個。

  打造水生蔬菜產業帶。水生蔬菜總面積發展到5萬畝,其中荷藕1.5萬畝、芡實1.5萬畝,示范推廣新品種10個以上,建成高良澗街道越城村、岔河鎮唐圩村和其虎村、東雙溝鎮張莊村4個示范點。唐圩村芡實種植大戶唐士徐說:“去年氣候條件好,芡實產量高、價格高,曬干后劃到80斤一畝,我承包的100多畝地純利30幾萬,是往年的兩倍。”

  打造設施蔬菜產業帶。近年來,該縣以溫室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穩步發展,每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6000畝左右。東雙溝鎮農技站站長陳家寬介紹,“東雙溝現代農業產業園占地1000畝,主要種植食用菌、葡萄、西瓜、毛豆、辣椒等。2004年畝均收入在5000元到1萬元左右,是種植稻麥收入的3-5倍。”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