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冬時節,受水稻晚收、墑情制約等因素影響,小麥播種進度緩慢,晚播面積占比大,晚苗、弱苗現象突出,苗情形勢不容樂觀。全市適期播種麥占比1.8%、偏晚播種麥占比13.7%、過晚播種麥占比84.5%,晚播面積之大歷年罕見。
據各鎮小麥定點田塊苗情調查統計:1月10日,太倉小麥平均每畝苗數23.1萬、葉齡2.0葉、苗高7.7厘米,與上年同期相比,每畝苗數減13.1萬、葉齡減2.2葉、苗高減7.6厘米。
針對當前苗情不平衡性突出、晚播小麥苗勢偏弱的實際情況,市農委要求:各區鎮因地制宜、因苗制宜落實好田間管理技術措施。
及時補肥促冬壯。凡白田下種的按照每畝45%復合肥20kg+尿素5~7.5kg,搶在墑情濕潤時施下;對已施足基肥的田塊,原則上要根據播種期的推遲,階梯式減少促蘗肥用量,不提倡施用臘肥、返青肥,為小麥拔節期重施穗肥攻大穗創造基礎。促蘗肥在小麥3葉期因苗施好,達到“促分蘗、捉黃塘、促平衡”。
及時清溝理墑鎮壓。要搶抓晴好天氣,及時開溝覆土、清溝理墑,確保雨后排水通暢,旱澇保收;同時,在墑情干爽的條件下,于返青前機械壓麥1~2次,發揮保墑、提墑和穩定地溫的作用。
及時化學除草。堅持“冬草春除”的小麥化學除草防治策略和“土壤封閉+莖葉處理相結合”的化學除草模式。畝用50%笨磺異丙隆可濕性粉劑120g+15%炔草酯可濕性粉劑40g,兌水30~40公斤進行田間均勻噴霧,確保于2月15日前搶暖日使用。
市農委提醒:今年小麥生產形勢嚴峻,因此必須從上到下樹立抗災減災意識,農技部門要相應制定抗逆應變技術措施,特別是凍害、漬害防控技術措施,農技人員要深入田頭,重點加強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及小麥高產增效創建萬畝示范片的指導工作,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切實將小麥越冬期田間管理措施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