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內江市鄧勇養的黑豬不僅能游泳,他還訓練豬跑步,他的做法惹來很多人反對,弟弟甚至和他分家。豬被訓練成了運動高手,鄧勇卻欠下千萬元債務。可在三年后,他卻上演財富大逆轉。看奔跑的小豬如何為他帶來億萬財富。
鄧勇:同志們集合了,走了,參加比賽的走了。
在鄧勇的帶領下400名來自四川省各地的人都聚集到一起。他們在這里將觀看一場特殊的運動會。
原來大家等候的選手就是這些小黑豬。
它們是產自四川本地的內江豬,特點就是,臉上總是皺著眉。
小豬今天比賽的第一個項目就是游泳。
9頭小豬一下水就拼命往前游,1號小豬遙遙領先,在觀眾的歡呼下,一號小豬最終奪得了游泳比賽冠軍。
小豬游泳讓全場熱情高漲,馬上他們又進入第二個比賽項目,小豬賽跑。
鄧勇:規則,排好隊。
規則還沒有說完,小豬們已經迫不及待得跑了,經過一番折騰比賽重新開始。9組家庭分成三組,誰先將小豬趕到終點就獲勝。
鄧勇:各自就位,開始,開始啊!
小豬們都卯足了勁,還是這只1號小豬,一出場就把對手遠遠甩在后面。
落在后面的各組家庭為了趕上1號小豬,也使出了渾身解數,頓時現場一片混亂。
可是不管大家怎么追,最終一號小豬還是第一個沖過了終點,獲得了第一。
這些小豬個個都是短跑、游泳雙料健將,這讓現場許多觀眾覺得新鮮。
大家看著新鮮,對鄧勇來說這正是他財富增長的關鍵。節假日靠著這些活動,一年能吸引上萬人來到鄧勇的觀光園。黑豬為鄧勇帶來了億萬財富,他也因為黑豬出了名。但當地人更津津樂道的,卻是發生在鄧勇身上的另一個新聞。
2006年12月的一天,高石壩子村的村民見到鄧勇都想追上去和他說上兩句,問問他怎么那么快就賺了這么多錢。
李彬:有很多的人都在議論紛紛,為什么他一下子就起來了。
鄧勇剛弟弟:一下子,說老實話就像中彩票一樣,上個月還是窮光蛋,下個月就是百萬富翁了,就到了那種程度。
周建輝妻子:覺得像做夢一樣,沒有想到,因為以前我們家真的很窮,連吃飯都成困難。
鄧勇:那時候真的太高興了,能夠賺幾百萬,太高興了,相當于那時候感覺會有這么好的事情。
鄧勇從小家境貧寒,27歲時他去廣東打了三年工,結果也沒賺到多少錢。2004年,鄧勇回到老家開始養商品豬,養了兩年還沒回本,就遇到行情大跌。很多人都為他擔心,鄧勇卻并沒有表現得太著急。
鄧勇:養豬是有周期性的,基本上三年一個周期,比較平穩一年能夠賺錢,一年能夠保本,一年會虧本,所以它是三年一個周期。
養豬三年周期的道理在業內不是什么秘密,但是許多豬場還是開始低價出售種豬,鄧勇卻發瘋一樣又四處借了40多萬元逆勢收購種豬,大家都很震驚。
記者:你才養了兩年多就知道這個道理,好多人也知道這個道理,為什么他們不敢?
鄧勇:這個有點說不清楚,多數人有一點,只做賺錢的生意,它是流動性的,我是堅定這個信心,要把這個產業做下去,不管它的路有多艱難,我們一定走下去,所以我們的思路就不一樣,人家是今天養豬賺錢就養豬,明天養雞賺錢就養雞,后天種蔬菜能夠賺錢,他就去種蔬菜,我就選定這個行業,至于這個行業怎么發展,我們要去努力,根據這個市場分析,把這個市場搞清楚它的變化,我們怎么生存。
鄧勇的判斷和堅持讓他抓到了機遇。2007年,市場行情大好,鄧勇一下凈賺了200多萬元。隨后2年內,鄧勇就把豬場擴大到了6000平米,年出欄種豬和商品豬從1000頭提高了到了5000多頭。到2009年,鄧勇一年的銷售額就1500多萬元。
成功的喜悅和家人生活的改善都來自豬,可是2009年,鄧勇告訴家人,他要賣掉所有的種豬,重新開始。這次的選擇,在家人看來,比以前借錢收購種豬風險還要大。鄧勇剛是鄧勇的弟弟,從2002年開始,就跟著鄧勇養豬,對鄧勇的選擇以前都是無條件支持。
弟弟鄧勇剛:我覺得他是天方夜譚,我覺得這個事情一搞出去沒救了。
這些員工從2006年開始,就跟著鄧勇養豬,雖然他們沒有弟弟反應這么激烈,但是背地里也都捏了把汗。
員工段峰:轉型是很痛苦的事情,會冒很大的風險,當時我們的白豬規模已經起來了,一年大概也能出欄幾千上萬頭,但是突然一下轉型黑豬還要重新開辟市場,重新讓客戶認識我們的產品,是一個會面臨很多的困境。
大伙都這么擔心,鄧勇究竟要轉型養什么呢?
鄧勇:你看這個就是內江豬的地方品種特征。
鄧勇口中的丑豬,是內江當地的一種黑豬,除了一身黑色的刺毛,最具特點的就是一對皺眉。
2008年年底,豬肉市場再次遇冷,普通商品豬雖然曾讓鄧勇撈到第一桶金。但實在受市場波動影響太大。鄧勇開始尋找新的豬肉品種,想要打造自己的品牌。這個想法不錯,大家也贊成,可是唯獨他選的內江黑豬,大伙都覺得風險太大。
弟弟:他養黑豬,我們當時想的不可思議,這個豬人家已經淘汰了,繁殖能力和生長速度和瘦肉率都比三元豬差。
員工張義勇:養黑豬的話大家考慮到一個就是銷量很差,因為大家對白豬比較認可,對黑豬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鄧勇很堅決,但所有人對此都不看好,弟弟鄧永剛更是見面就和鄧勇爭論,兩個多月后,弟弟決定退出,和鄧勇分家。
弟弟:他當時讓我們養黑豬,我反正沒有養。
即使弟弟決定各干各的,也沒能改變鄧勇的想法。2009年2月,鄧勇陸從內江豬保種場引進了400多頭種豬,開始養殖。
經過十個月左右的生長,2009年12月,鄧勇的第一批黑豬可以上市了。這卻更讓大家為他擔心了,因為這種豬根本不好賣。
弟弟:他養黑豬的時候,在我們心里想象的,黑豬比白豬還便宜。我們八元錢一斤的白豬,黑豬最多賣六元多錢、七元錢。
李彬:以前我們這個地方就養黑豬,黑豬賣不掉。
但是誰也沒想到,鄧勇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讓他的第一批黑豬賣出了比普通商品豬肉還高三倍的價格。再次引起了轟動。
鄧勇:出來一百多頭,全部被大家訂完了,一推出來這個東西大家訂完了,我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成功,簡直太高興了,這條路一定能很輕松走下去。
這張照片拍于2009年12月,照片中的這頭豬重300斤,是鄧勇養了近一年的黑豬。這頭豬一抬出來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這也拉開了鄧勇舉辦“年豬文化節”的序幕,大家都知道了鄧勇養的黑豬,這100多頭黑豬被一搶而空。
試水成功,一個更大的計劃在鄧勇心里萌生。
鄧勇:這個敲它就回來了,這豬一敲它就回來了。
記者:它聽到聲音就會回來嗎?
鄧勇:對,它聽到這個豬就知道回來吃飼料了。
2012年2月,鄧勇投資500多萬元,來到四川省江油市。他包下近千畝山地,除了在山上散養豬,更重要的竟然是,他要讓豬能游泳,會跑。
鄧勇:通過這個方式它的肉質好,單價就高了,所以這個東西走的差異化路線。
弟弟:對于我們養豬來說,對我們的概念就是不要做運動,盡量少運動。一運動耗費能量,耗費能量對我們來說就是耗費糧食,吃一斤糧食不動的話長一斤二兩,但運動過后長一斤長不大,對我們算成本來說就太高了。
不管別人怎么說,鄧勇計劃的第一步,就是要讓豬跑起來。
這里是鄧勇當時讓豬運動的地方,鄧勇的想法就是每天讓豬跑一小時。
鄧勇:測算一下每天運動一小時就差不多,如果時間太長的話它太累,太短的話就達不到效果。
可鄧勇很快就發現豬剛放到運動場上,一會兒功夫就造成了大麻煩。
記者在采訪時就見到了這樣的一幕。
鄧勇:今天是前一批跑步的(豬)還沒有回來,和這里放出來的(豬)碰到一起了。
記者:那怎么辦?
鄧勇:現在把它們分開,馬上把它們分開。
兩個圈的豬碰到一起就會打架,場地雖大,但是這么多豬都要運動,分批放豬時間上根本安排不過來。怎么才能讓豬分開運動呢?鄧勇在山上修了這樣三條跑道,每條跑道2公里,兩圈下來正好能達到運動量。
鄧勇:這個是一輪一輪的走,比如第一圈提前先走十分鐘,第二個圈跟上,這樣輪流的趕,只要不走在一起就不會打架,這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剛解決了打架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又來了。豬走上跑道就經常趴下一動不動,為此鄧勇專門雇人來趕豬。可人趕豬又出現了麻煩事,記者走進跑道發現,趕豬并不容易。
鄧勇:沒有經驗的話你設的跑道很容易就全部成這種,有一點泥,有一點水的地方,(豬)一睡下去趕都趕不走。
當地降雨多,跑道經常泥濘,豬看見泥就喜歡躺下,可是人走在泥濘里去趕豬就增加了很大難度。鄧勇沒想到,讓豬跑起來竟然這么難。就在一籌莫展的時候,鄧勇看到工人們正在清理山邊的雜草,這讓他想出了個好辦法終于讓豬跑了起來。
鄧勇:我們散了一些草種,第二個會在上面鋪一些草,這樣會很輕松的跑,也不會出現陷在里面跑不動。
豬跑了起來,可鄧勇卻睡不著了。當初包下山地除了養豬,鄧勇還在這里建設了旅游觀光園。一年下來陸陸續續借了2000萬元外債,期限是一年半之內必須還清。更讓鄧勇著急的是,豬少的時候還好賣,隨著規模擴大,到2012年年底,鄧勇一下存欄了1000多頭豬,銷售起來就出了問題。
張義勇員工:很多豬壓欄,當時都是十二個月,十三個月300多斤的時候
還沒有銷出去。沒有銷出去豬每天要吃大量的飼料,每一天的成本就需要十多元一天。一頭豬只要壓一個月就是300多元錢到400多元錢。
高鴻員工:四方籌錢,銀行這邊不貸款,所以這一塊對他壓力挺大,所以他的頭發基本上就是在很短的時間里面就掉了許多。
養黑豬,訓練豬跑,本是鄧勇想要突破企業瓶頸的財富計劃,如今卻成了他的財富陷阱。鄧勇愁得直掉頭發,可三個月后,他的豬就紅遍當地,這是怎么回事呢?
鄧勇進行了兩個月的市場調查,終于在2013年1月發現了一個現象。豬肉不好賣是因為和消費者之間缺乏信任。消費者不敢確認買到的到底是不是黑豬肉,更不知道黑豬是怎么養的。
鄧勇:同類的產品同樣是黑豬肉,有好有壞,人家買你的產品,到底這個產品是不是原生態的,是不是自然的產品,還需要到基地來體驗,去參與,對這個品牌的印象才深,才會對產品更認可。
2013年4月,鄧勇把顧客吸引到園區,參與黑豬運動會,抓泥鰍比賽等體驗活動,再通過當地媒體的報道,把產品宣傳出去。
黃偉:不僅有種養殖業,而且有休閑、觀光、旅游于一體。而且也吸引了周邊很多的群眾來觀光旅游,所以說四川的媒體,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電視臺
包括我們本地的資中電視臺也給予關注。
園區里的這些活動吸引來了各地的游客,引發了當地媒體的報道,很多經銷商也慕名而來。
黃智飛經銷商:他這樣養殖出來的豬豬肉比較生態,比較健康,所以我回去以后更加堅定我跟他們合作的信心。
通過這種方式,鄧勇內江市和江油市的兩個生態觀光園同時發力,為他的黑豬打造品牌。鄧勇的黑豬肉火了,還帶動觀光園內住宿和餐廳的銷售額。當年,鄧勇不僅還清了外債,還實現了盈利。
2013年,鄧勇加快步伐,開始在四川省內開設豬肉品牌專賣店。到2014年年底,鄧勇在四川省內擁有20多家專賣店,銷售額達一個億。
鄧勇剛弟弟:我說實話真的很佩服他,因為從我的思想里面沒想到他會走這步的,沒想過他有這么長遠的目標,因為養黑豬目光是很長遠的,像我們下棋一樣,最少看三四步。現在我已經養黑豬了,我全部豬場全部養黑豬了。
看到這個結果,弟弟也回到鄧勇身邊幫忙,兄弟和解讓鄧勇很高興。但眼下鄧勇又有了新的想法,這個想法和當地一種美食密切相關。
這是一種當地特有的川味手工臘腸,選用肥瘦搭配的豬腿肉和前夾。其口味獨特全靠臘腸制作者不同的制作秘方。
鄧勇養豬多年,可食品加工鄧勇從沒涉及過,組建車間生產,投資大見效慢。看著滿山的黑豬,鄧勇突然想了到了當地傳統的手工臘腸。他招了很多民間臘腸制作高手,在短短的四個月里就生產出了高品質的臘腸。
鄧勇:把這個產品通過深加工,做香腸做臘肉加工以后,賣出去不是一個新的渠道。
專業的制作高手,很快讓手工臘腸這個產品走上了軌道。手工臘腸為鄧勇增收了近千萬元。而這件事也啟發了鄧勇,于是一個更大的計劃開始逐漸形成,他把豬場周邊的近一萬畝土地和池塘承租下來,一年時間,吸引了20多戶小業主入駐,一下讓企業的銷售額提高了2000多萬元。
鄧勇:我的設計是大園區,小業主,那養豬這一塊我們做好,養泥鰍跟養泥鰍專業人士合作,種果樹跟種果樹的專業人士合作,養雞跟養雞的專業人士合作,我們就達到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們公司這一塊對品牌統一制定標準,統一包裝、統一銷售出去。
依托觀光園平臺,通過資源整合的方式,一年多的時間,鄧勇向多個產業發力。打造出了生態雞養殖、果園采摘、荷花觀賞走廊等近十個項目。2015年6月28日,鄧勇在江油市舉辦的荷花節,僅一天就為他帶來了11萬游人。除此之外,鄧勇還在成都、內江、綿陽等地創辦餐飲連鎖企業。
鄧勇從一個百頭豬養殖場,發展到到2015年年銷售額1億2千萬多萬元的企業,僅用了13年時間。他說他要在今年完成全國300家專賣店的目標,讓自己的黑豬賣到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