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淮安市“上水平”之年,淮安市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各條戰線上,淮安市1萬多名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投身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建設洪流,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履行代表職責,收集建議意見,為群眾做實事、好事,涌現出許許多多的典型。本報從今天起,推出“人大代表風采錄”欄目,以饗讀者。
他,身殘志堅,在小龍蝦上尋找商機,通過燒制蒜泥龍蝦一舉成名,人稱“龍蝦大王”;他,致富不忘鄉親,成立水產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發家致富奔小康,鄉親們稱他“張好人”。他,就是金湖縣人大代表、金湖縣太明漁村餐飲管理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太明。
2012年,張太明當選為金湖縣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作為一名從事飲食服務業的企業界人大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行代表的職責和義務,如何開展幫扶工作?這是張太明當選后常常思考的問題。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張太明決定將“太明漁村”這一服務品牌做實、做響、做大,以用工的方式,開展對農民、漁民的幫扶工作。“面向金湖,面向家鄉,面向農漁民家庭”,這是“太明漁村”招聘員工的一個不成文約定,“太明漁村”在金湖擁有兩家連鎖店,員工120多人,絕大部分來自農民和漁民家庭,單工資這一項,就為農漁民家庭年增收入400多萬元。
湖濱村是張太明掛鉤幫扶的一個漁業村,擁有900多口人、5000多畝水面,但是,漁民收入增長緩慢,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了解到村里情況后,張太明主動與村干部對接,確立了具體的幫扶項目。
支持漁民規模化養殖甲魚,從甲魚苗的訂購到養殖上市,全過程參與,讓漁民通過高效養殖提高家庭收入;利用從事餐飲業的優勢,以高出市場價3元每斤的價格直接從漁民手中收購龍蝦,減少中間環節,讓漁民得到實惠,單這一項,去年就幫助當地漁民增加收益100多萬元;出資5萬元幫居住在朝陽閘附近的100多戶漁民安裝自來水;聯系十戶困難家庭,積極幫助其子女參加職業培訓,使這些家庭及早脫貧致富,并定期對這些家庭進行慰問;立足水鄉基礎,助推水產特色,扶持特種養殖、生態養殖,計劃發展魚鱉混養項目200畝、生態龍蝦養殖1000畝,拓展企業經營項目,發展灘涂養殖800畝,通過養殖業的發展,擴大就業面,拉動一方經濟,帶動當地漁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