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杭州農業開出“智慧之花”

   日期:2015-12-3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518    評論:0    
  “智慧農業”是農業發展的高級階段,是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集成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依托部署在農業生產現場的傳感節點,實現農業生產環境的智能感知、智能預警、智能分析、專家在線指導,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等。
 
  打造“智慧農業”,探索“互聯網+農業”的實現路徑,是加快促進我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對推進農業實現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互聯網+”新思維下,杭州農業在充分發揮自身基礎條件和先發優勢的前提下,搶抓機遇、順勢而為,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形成農業產業發展新動能,加速杭州現代農業發展,促進杭州農業農村經濟提質增效,助力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
 
  發展 大膽創新探索智慧農業建設之路
 
  為了更好地發展智慧農業,市農業局成立調研組對我市智慧農業發展基礎和現狀進行全面調查,并赴上海、江蘇等國家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點考察學習,汲取經驗,探索和了解國際國內智慧農業發展和應用情況,在沒有現成模式可照搬照抄的情況下,杭州立足從實際出發,找準突破口,制訂并實施符合我市農業實際的智慧農業建設方案。
 
  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杭州一路探索,在全省率先搭建起一個智慧農業云平臺,構建起一張覆蓋從市到縣(區、市)到鄉鎮最后到基地的四級智慧農業監管和服務網。
 
  依托政務云建設的“杭州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是一個覆蓋市、縣(區、市)農業主管部門及重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的智慧綜合服務網絡平臺。該平臺具備生產管理、預測預報、會商決策、應急處理、公共服務等功能,包含示范應用、決策指揮、信息服務、智能監管、農業數據中心五大子系統,目前,全市有近40家農業物聯網試點應用企業和平臺實現對接。
 
  另一方面,市農業局還同步啟動構建智慧監管服務體系。作為省內首創之舉,該體系以為農業生產主體提供更便捷更直接的服務、提高主要“菜籃子”產品供應能力和質量安全水平為目標,首期建設系統包含具備應急指揮和溯源監管兩大功能模塊,健全農產品生產與銷售的市場監管與品質保障。
 
  應急指揮體系:基于農業物聯網應用,采集30家市級重點“菜籃子”生產基地的現場視頻監控和環境檢測數據,建立農業生產指揮中心,實現農業生產遠程監控、預警預測和應急指揮,有效提升杭城主要“菜籃子”產品應急生產調控和市場保供能力。
 
  溯源監管體系:整合提升“杭州模式”農產品質量溯源監管系統,在實現對農業生產環境數據的智能采集、實時監測的同時,對基地生產投入品使用管理、質量安全監測數據等進行動態跟蹤,實現一體化綜合管理。
 
  在我市都市現代農業的基礎上,利用互聯網+思維方式和手段,一路摸索智慧農業的發展之路,幾年來,杭州漸漸形成一條亮點紛呈的智慧農業成長之路。
 
  創新一個項目管理方式:農業部門充分利用我市信息經濟和智慧經濟發展扶持政策,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制定出臺《杭州市智慧農業建設專項資金管理實施方案》,采用企業需求主導、政策獎勵引導的機制,有效避免項目后續管護和應用乏力等問題,既幫助企業解決智慧農業建設初期投入大、經濟效益不明顯等問題,同時又能激勵企業突破應用瓶頸,探索發展可持續的商業化應用模式。此外,通過加大項績效評價,對試點應用情況進行經濟、生態、社會效益的全面分析,以進一步完善優化,真正實現以點帶面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取得實效。
 
  形成一批智慧應用模式:通過加大財政扶持,培育形成了一批可復制推廣的農業物聯網和智慧應用模式,如杭州美人紫農業開發公司應用物聯網構建了葡萄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實現了葡萄生產管理的實時監測、智能預警和遠程控制,不僅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還有力提升了產品品質,應用效益顯著;杭州艾維園藝公司自主研發的溫室花卉智能化監測控制系統,真正實現了農業物聯網低投入、高產出。這些典型企業的應用模式迅速被同行復制,成為省內外爭相學習的典范。
 
  打造一個智慧農業云平臺:杭州在全省首次提出并啟動建設依托政務云搭建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平臺建設按照“資源整合、開放接口、統一接入、集中服務”的標準,以實現多方涉農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利用為目標,在平臺功能上,充分考慮政府管理、企業應用和市民服務三方便捷應用需求;在接口標準上,盡可能兼容并蓄各級各類已建農業信息系統,并使納入平臺的各類應用主體的農業物聯網系統盡量不改動或少改動,實現低成本或無成本接入;在應用設置上,總體框架采用模塊化設計,可根據智慧農業發展需要及時增減更新應用模塊。
 
  實例 鴻越智慧農業生產示范園
 
  就在上個月,位于運河街道的鴻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其智慧農業示范項目拿到了30余萬元的獎勵資金,成為余杭區第一個市級智慧農業示范園。
 
  去年,鴻越智慧農業生產示范園在100畝花卉基地和100畝中藥材基地里全部安裝了智能化設備,建設了智慧農業與信息化管理平臺,整個園區種植基地實現溫室大棚的環境監測和節水灌溉智能化,并通過智慧農業與信息化管理平臺便可實現遠程監控與作業。鴻越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說,有了這個智能控制平臺,他們再也不用大晚上跑到基地查看大棚的溫度、濕度等情況了,逢年過節也只要在家用電腦和手機就能值班了,企業的生產效率同步得到大幅提升。
 
  現狀 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農業轉型升級驅動力
 
  近年來,隨著都市現代農業的發展,杭州通過發展設施農業,結合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工作,在智慧農業示范建設方面開展了一些積極嘗試,通過加大財政扶持、強化政策引導,探索智慧農業頂層設計、編制發展總體規劃,整合信息資源、搭建市級綜合服務平臺,扶持典型引路、培育智慧應用示范基地,積極推進我市農業和互聯網融合再發展。
 
  2014年,市農業部門投入200萬元的扶持資金,在經濟作物種植、生態健康養殖等領域擇優培育建設了3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和8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2015年,市財政加大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1000萬元,根據農業企業智慧應用實施情況,對5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和12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扶持資助。
 
  設施農業發展為智慧農業夯實基礎:十年來,我市積極扶持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先后建成365個市級都市農業示范園區(基地)、85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86個市級設施農業園區,新建標準大棚和棚架設施栽培面積42.66萬畝,設施農業種養比例不斷提高,工廠化育秧、糧食機械化烘干、大棚中耕機械、節水灌溉、畜禽養殖溫控設施、農產品冷藏保鮮等發展迅速。
 
  信息化推進為智慧農業構建網絡:全市構建形成省、市、縣三級農業信息服務平臺,為農服務的網絡窗口持續完善,信息服務范圍不斷擴展;同時,杭州還先后建成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數字漁政綜合管理服務、外來動物報驗及其產品監管等業務信息系統,實現農業生產監管的數字化、規范化。截止到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系統覆蓋全市13個區(縣、市)的120多家鄉鎮快速檢測站和270個農產品生產基地。
 
  物聯網應用興起為智慧農業發展探路:我市部分農業設施裝備基礎好、規模化程度較高的農業生產主體主動探索物聯網應用,如花卉、中藥材等經濟作物溫室大棚智能化監測和遠程控制,生態養殖場的畜禽、水產養殖智能化監測控制等,在提高生產精細化、自動化、智能化方面開展了一些積極有效的嘗試。
 
  規劃 畫出一個杭州智慧農業發展的新未來
 
  為了給我市智慧農業更好地把脈,市農業局在全省率先制訂出臺《杭州市智慧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該規劃以“互聯網+農業”思維為指導,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宗旨,理清了杭州智慧農業發展思路,提出了發展基本原則和主要實現目標,明確了搭建一個“1+N”綜合服務云平臺、完善三個“基礎”、實施五大工程的重點建設任務和具體實施方案。

  換句話說,在未來的五年內,智慧農業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
 
  比如,農產品質量溯源工程,是這份“十三五”規劃里的重點內容之一。
 
  “十三五”期間,我市將深入完善“杭州模式”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系統,推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規范,加快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RFID技術、二維碼標識等技術在生產、流通、倉儲、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建立“源頭可追溯、安全可預警、產品可召回、責任可追究”的全程追溯體系,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逐步建立多方合作、自覺自愿的質量安全監管模式;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業環境數據的智能采集、實時監測的同時,對基地生產投入品使用管理、質量安全監測數據等進行動態跟蹤,整合RFID、二維碼、電子耳標、條碼和GIS技術,采集農產品生產過程、運輸配送、批發銷售等數據信息,通過農產品商品條碼、QS碼或批號獲取農產品的溯源信息、生產企業或基地信息,并實現生產過程數據與流通、銷售等環節數據的互通與共享,逐步實現一體化綜合管理。也就是說,今后,廣大市民“菜籃子”、“米袋子”里的產品生產與銷售將更加公開透明。
 
  在產品銷售上,杭州將完善農產品電子商務信息服務平臺,引導企業充分利用現有電商公共平臺、農產品大宗交易平臺開展網上營銷,建立季節性合同預訂和時令農產品促銷機制,扶持生鮮農產品網上直銷;匯聚杭州優勢特色農產品,建立營銷、訂單、配送、結算的全供應鏈跟蹤機制,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交易平臺,引導農產品經營企業、農村合作社和農業經紀人等積極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等業務,支持涉農網商進一步發展,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提供網店建設、倉儲物流、市場推廣、代運營等專業化服務,盡最大的可能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更多更豐富的優質農產品。
 
  總之,按照“十三五”規劃,杭州的目標是,到2020年,杭州市將建成1個市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1個農業數據中心,扶持建設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50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20個,打造標桿性智慧農業示范園區1-2個,在全市范圍內逐步形成一個優勢主導產業有一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引領的局面,培育若干杭州智慧農業品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