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江西婺源將全縣17萬畝茶葉逐漸改造成有機茶基地

   日期:2014-09-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15    評論:0    

  婺源,這個賣了1000多年綠茶的產茶大縣,正在以創新手段突破傳統,出現了紅茶、黑茶、白茶、青茶與“婺綠”爭奇斗艷的局面。

  小滿之后,春茶結束。婺源縣茶業局提供資料顯示,今年有機茶面積和產量,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5%、21%。

  婺源打造“中國有機茶第一縣”,是迫切要求。婺源是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有機產品(茶葉)認證的十大創建縣之一,但由于源頭環節施用化肥、農藥現象難以控制,婺源有機茶基地面積正在逐年縮減。“婺源‘中國最美鄉村’這塊牌子,要有實質性產業作保障。”婺源縣委書記周遐光說,“除了旅游業,要保住、做大有機茶產業。”

  而發展有機茶,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如何杜絕使用化肥和農藥。除草劑是“有機”的大敵。婺源縣茶業局局長裘金印算了一筆賬:人工鋤草1畝茶地需要3個工,而噴施除草劑,10畝茶地只需1個工。“如果茶葉價格上不去,茶農沒有收益,肯定要用除草劑。”

  從源頭起好步,是打基礎。為了讓“有機”概念深入人心,縣里大會小會上講,電視報紙上講,宣傳單發到戶上,培訓班辦到村里。縣財政每年拿出數百萬元,對新種或改造的集中連片100畝以上的有機茶園,每畝補助500元;對新增的有機茶認證,在頒證后每個證補助1萬元。茶園秋挖工作先進的鄉鎮,給予重獎。

  進入大鄣山鄉,只見路邊、茶園都豎立著“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不用除草劑”的告示牌。鄉黨委書記王炳琴說,種有機茶,除政府主導外,特別需要企業引導、群眾利導。婺源茶博府集團和林生實業有限公司是較早進駐大鄣山鄉的茶企,企業在茶農中搞“五戶聯保”:5戶組成一個互信共同體,一戶茶葉中有農藥殘留,其他4戶都要負責任,公司不收購他們的茶葉。如果都達到“有機”,公司將在協議收購價基礎上,再上浮20%。茶博府負責人方根民告訴記者,10多年前,他每年支付給茶農的錢才幾十萬元,今年突破了500萬元。

  婺源本土茶企多,但上規模的少,且沒有突破。武漢有家公司,每年到福建采購大量紅茶。去年,公司一高管來婺源旅游,看到沱川鄉四面環山,茶園沒有被污染,在沱川辦了一家茶廠,流轉了2000畝茶園,采取公司加合作社加農戶的模式,和茶農簽訂了4000畝茶園生產合同。沱川鄉黨委書記吳愛林說:“這家企業進來以后,顛覆了我對婺源只做綠茶的觀念。他們制作出的‘朱子紅’紅茶,500克賣出了上萬元。”除了紅茶,黑茶、白茶、青茶等,也相繼在婺源上市,為婺源茶葉增添了不一樣的芬芳。

  外來企業在婺源產生了鯰魚效應。林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金林生說,“現在我有點急了,過去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現在我感覺到是‘老虎’在追著我往前走。”

  現在,婺源縣招商項目中,茶葉龍頭企業排在首位。此外,還將引進一些檢測機構,為婺源有機茶提供科學依據和信譽保障。

來源:農民日報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