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記者從鳳凰縣扶貧開發辦獲悉,鳳凰縣實施“1+5”模式推行產業扶貧開發,今年完成蔬菜種植10000多畝、獼猴桃產業開發3500畝。
“1+5”模式,即:一村選派一名科技特派員;抓好五件事:幫助村里制定一個發展規劃、指導成立一個專業合作社、協助完善一套土地流轉機制、開發一片成規模的產業基地、尋找一個合作銷售伙伴。臘爾山蘇馬河等3個高山蔬菜產業園和臘爾山源承天然富硒反季節蔬菜專業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共種植蔬菜5000畝,產量達1萬多噸,收入2000余萬元。在兩林鄉板交村、農墾場完成土地流轉10000畝,實現種植3000多畝示范基地。
同時,鳳凰縣按照“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以臘爾山鎮追高魯村、兩林鄉兩林村等10個村為核心區,根據蔬菜品類,探索一年三季種植模式或一年兩季種植模式,著力打造現代產業園。目前,該地區完成訂單生產面積2000畝,總產量4000余噸,產值達1200多萬元。
據了解,今年初,鳳凰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鳳發〔2015〕1號)文件,每年整合資金1.4億元,重點建設5個農業產業園和一批標準園,涉及38個扶貧村。其中,重點抓好菖蒲塘片區生態觀光農業產業、以雄龍村為中心的八公山片區綜合產業、臘爾山片區有機富硒反季蔬菜產業、吉信片區生姜蔬菜產業四個產業片區和追高魯村高標準獼猴桃示范園、天星村優質獼猴桃示范園、菖蒲塘村綜合開發示范園、大坡村山葡萄示范園4個示范園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