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柑橘采摘時節,在柯城區石梁鎮派溪頭村,一筐筐柑橘坐上了1210米長的“過山車”,順著軌道運輸機滑到山下。橘農方益平說,這套設備是村里柑橘合作社花60多萬元安裝的,人工省了,每公斤橘子采摘成本能便宜0.4元多。
讓橘農省力又省錢的農機,是由寧波利豪機械有限公司引進日本技術生產的。公司負責人方小明說,單單這一個設備,他們今年就賣出了近20臺,收入四五百萬元。
在浙江,一大批類似“利豪”這樣的農機裝備企業正迅速發展。他們引進先進技術,改良創新設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民“有機難用”、“無機可用”的尷尬局面。據省農機局統計,今年全省農機工業總產值預計達720億元,其中,水泵、植保機械、茶葉機械產量更是占到了全國的75%以上。
有農機,用著卻不順手。這是困擾不少浙江農民的難題,玉麟欣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辛宏權便是其中之一。老辛在寧海承包了2.56萬畝海邊的圍墾地,因土壤水分含量高,耕地設備作業時常常隨著拖拉機一同傾斜,平整效果很差。為此,他一直在苦苦尋找解決辦法。
幾天前,在省農博會的農機展上,辛宏權看到了杭州精工液壓機電有限公司生產的“拖拉機組液壓水平自動控制系統”,終于如愿以償。“這是我們聯合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自動化控制專業的李革教授,花了兩年多時間才研發出來的設備。”“杭州精工”負責人莫青告訴老辛,拖拉機安裝上這個系統,即使發生傾斜仍能使農機具水平作業,田塊的平整質量大大提高。據了解,近年來該公司不斷致力于農機發明與改良,已申請相關國家專利7項。
在臨安,一邊是山核桃種植產業發展迅速,一邊眾多農戶卻因山核桃樹高,采摘起來又難又危險而叫苦不迭。以前,因為市面上沒有專業的核桃采摘機,甚至有農戶自己嘗試用土辦法做些簡易的設備來采山核桃,但效果一直不佳。
從農戶們“無機可用”的煩惱中,寧波奧晟機械有限公司看到了商機。該企業創新制造了便攜式山核桃采摘機,一經推出就受到了不少農戶的青睞。“農戶背一臺我們的機器在身上,用機械臂勾住樹干,打開電源震動核桃樹,山核桃就會紛紛掉落下來,配合張網,使用起來很方便。”企業負責人邵英帆說,他們的產品售價一臺3800元,不貴卻解決了山核桃農戶的大難題。
浙江農機制造業方興未艾。不僅湖州星光、浙江四方、中國萊恩、中國富士特等一批知名農機品牌迅速崛起,約翰迪爾、奇瑞重工等國際知名企業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也相繼在浙江建立農機裝備制造基地。
“雖然這幾年農機制造產業發展不錯,但農民‘無機可用’、‘有機難用’的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要讓更多先進農機走向田頭,科研創新得走在前頭。日前,我省發布《浙江省農業機械產品需求與科研導向目錄》,以應用需求為導向,為農機生產企業和科研單位研發生產提供方向,強化農機產品有效供給和超前儲備。《目錄》首批共提出56個研發產品,其中“填補空白”類29個,“拓展功能(提升性能)”類27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