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悅崍鎮部分農民參加了石柱縣聯合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的農機具越冬保養與維護培訓,確保各類農機具安全地“入庫療養”,延長農機具使用壽命,降低維修成本。
截至目前,石柱縣累計擁有各類農業機械5.7萬余臺(套)。其中,拖拉機900多臺,旋耕機、小型收割機等占主流,農業生產機械化率37%。農機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加強農機“冬眠期”管理工作是農村穩定和發展的重要保障。
“農機的保養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只重視拖拉機等大中型農機,而忽視旋耕機、脫粒機等農機具。”石柱縣聯合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文權說,農機手保養農機具時基本上不按其使用說明書的技術要求進行,拖延保養期限不定期、保養項目丟三落四不全面、保養內容缺斤短兩不到位。農機具使用調整不及時、即使調整不準確,一些技術參數不符合技術要求等常見問題,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視。
11月22日培訓現場,技術人員簡短的問題剖析后,通過實際操作、發放技術資料等指導農民加強農機具“冬眠期”管理,大家聽得津津有味,還不時提出相應問題并得到滿意答復。
“最關鍵也是最被忽視的問題,就是大家不重視保持存放農機具的環境清潔。”現場培訓中,技術人員說,因為保持清潔性是農機保養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有雜質混入農機具中,就會加速零件配合表面的磨損,從而降低農機具使用壽命。
“注重農業機械的潤滑保養也很重要。”技術人員說,在潤滑的過程中應很好地掌握規則和原則,對農業機械定期進行換油和及時定期檢查加油。在一些較為特殊的使用環境下,還應結合農機不同部位的零部件操作需求定期對系統進行潤滑處理,以保證內外部機件運動的順暢性和使用的科學性。
據了解,當天的集中培訓后,該鎮還將組織技術人員深入村組開辦“院壩課堂”,確保每一臺(套)農機具得到有效保護,為來年春耕春播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