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天吃飯”到“借地生財”,江蘇省蘇北農村不乏這樣的鮮活事例,昔日的撂荒地如今成為畝畝良田,勤懇的勞作讓一批批農民走進新時代。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什么?是江蘇小農水工程解決了農民們的大麻煩。
惠民小農水,催生大效益
走進連云港市贛榆區黑林鎮,漫山遍野的紅葉甚是好看,及近處方知是藍莓紅葉。如此好看的光景也只是近五年才有。黑林鎮以山陵丘地為主,丘陵山區灌溉引水難、土壤持水時間短,“蓄不住天上水、攔不住地面水”,以前只能種些花生、地瓜等旱作物,撂荒的土地也比較多。
“雖然黑林鎮有16座小水庫、3條省級河道,總水量達到幾千萬方,但這些水都是保不住的過境水,而且水高差比較大,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農田常規灌溉的用水量比較大,使用成本很高,所以老百姓對農作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贛榆區黑林鎮水利站站長張慶波介紹。
目前,贛榆區正把水引上山,讓農作物在丘陵山區也能喝飽水。結合丘陵山區的作物種類、灌溉特點,贛榆區設計了滴灌、噴灌、微灌、小管灌溉等灌溉方式。高效節水工程的實施,促進了這些曾經較貧窮地區的農業規模經營,增加了農民收入。
“在小水庫下游能夠自流灌溉的區域,過去種植水稻、小麥,一畝地的灌溉用水量在400-500立方,現在發展節水灌溉以后,高效農業一畝地的灌溉用水量能夠降到40-100立方。”張慶波說,“黑林鎮農戶過去種旱作物的年收入約500元/畝地,現在農戶自行種植藍莓的收入也達到一畝地二三萬元。”
跟鎮里的大多數農戶一樣,邱佃剛到村大隊包了4畝田,全部種上了藍莓,今年獲得93000元的純收入,去年也是近10萬元的純收入。“我們種藍莓5年了,以前田里先后種了稻、桃、黑莓,都沒有收入,效益不好。要不是有高效節水工程,我麻煩就大了。”談及這幾年的豐收,邱佃剛的老父親喜上眉梢。
據了解,常用的藍莓灌水方法有溝灌、噴灌、滴灌等灌溉方式,滴灌是目前最好的灌溉方法,既能節約用水,又不破壞土壤結構,對田間的其他操作影響也較小。本網在贛榆區黑林鎮特色水果產業園區看到,江蘇沃田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種植的藍莓林里,滴灌管沿行向平鋪于植株基部,直徑約1厘米,每隔50厘米有一個滴孔。
“每一滴水滴到沙土里就全部滲開了。”沃田生產部部長尹德學表示,“藍莓是一種寡肥植物,用水量比其他植物都少,是楊樹的十分之一。如果不采用滴灌技術種藍莓,大水漫灌的用水量大概是滴灌的100倍,漫灌、溝灌的成本太高,老百姓付不起。采用滴灌技術灌溉,一畝地只需要2噸水,一滴滴水落到根系上基本上全部吸收,不跑水。”
“小農水”貫通農業“大動脈”
如果說小農水工程為連云港市贛榆區打造了一張瓜果飄香的城市名片,那么,小農水建設則給淮安市漣水縣的農業生產鋪建了一條“水到渠成”的康莊大道。
在漣水縣灰墩辦事處境內的田頭,每塊田的埂格上都豎立著一個“鐵怪物”。這些“鐵怪物”是今年新裝的低壓管道灌溉設施,閘閥一開,水就會像家里的自來水一樣自動流到田里,再也不用小水泵打水了,也不用等上游灌完,省時、省力還省錢。然而,在尚未實施灰墩村低壓管道灌溉項目前,各家各戶一到用水時就得帶著小電機,拖著幾十米長的水管到處找水往自家田里打,常常因為搶水源引發矛盾。
因為灌溉用水問題,灰墩曾是上訪戶活躍的地區,有1500-2000畝的土地將近十年灌不上水。“灰墩位于灌溉河道的末梢,地勢西低東高,明渠不好通,后來就想著用管道灌溉。去年,灰墩街道辦事處開始實施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今年上半年完工,解決了將近2000畝土地的灌溉用水問題。今年糧食產量平均增長300-500斤每畝,這些糧食增長量就是農民的純利潤。”淮安市漣水縣水利局副局長皇甫本柱現場算了一筆經濟賬。
據了解,利用管道灌溉農田,可以減少滲漏和蒸發損失,比水渠輸水節水30%;而且利用低壓輸水,比土渠輸水流速大、輸水快。再加上供水及時,大大縮短了引水灌溉周期,滿足了作物生長的需水,從而實現增產增收。今年,漣水縣水利局將灰墩村低壓管道灌溉項目與農村河道疏浚項目結合起來,通過挖深拓寬長年淤積河道,新建泵站1座,鋪設低壓管道15.2公里,配套給水栓900多個,保證了1500畝土地灌溉用水需求,徹底解決了該村6個村民組517戶農戶的灌溉用水難題。今年5月底工程正式投入使用,獲得當地群眾一致好評。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具有基礎性作用。為了有序、科學、高效地推進農田水利集中連片治理,提高農田水利建設資金使用整體效益,去年10月漣水縣還在全市首家成立“農田水利規劃委員會”,由縣政府領導任組長,成員由水利、發改、規劃、農業、開發、交通、國土、財政等12個相關部門組成,委員會下設辦公室(水利局負責),全面履行涉水項目的規劃管理和決策職能。
“農田水利規劃委員會運行一年多以來,政府有關資金得到了合理的使用,既避免了項目‘撞車’,又防止了重復投資,有效改變了‘你建我拆,我建你改’的狀況。”漣水縣水利局副局長皇甫本柱表示。
據悉,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規劃辦公室還不定期進行抽查,如發現有不按標準實施的,責令其停工整頓;項目完工公示后,縣水規委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初步驗收,并提請審計部門對工程進行審計。這些管理辦法和措施保證了項目施工科學合理,保證了項目整體效應,工程質量也得到了保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