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甘肅:“隴菜通”搭起“聚寶棚” 菜園子豐盈“菜籃子”

   日期:2015-11-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54    評論:0    

  甘肅是優質無公害蔬菜的理想產地,同時作為我國“西菜東調”“北菜南運”的五大商品蔬菜基地之一,近幾年來,甘肅省蔬菜產業保持快速發展,成為帶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戰略性主導產業,在保障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擴大勞動就業、拓展出口貿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甘肅省蔬菜種植面積達到760.35萬畝,總產值約315億元。

  近年來,甘肅省農村信用社創新研發“隴菜通”信貸搭起“聚寶棚”,通過支持蔬菜產業規范化生產建設,一批無公害、綠色和有機等“三品一標”產品的比重進一步提高,蔬菜品質顯著提升。今年,截至9月末,全省農信社累計發放“隴菜通”信貸16155萬元,助力全省各地形成了一批集新品種、新技術示范展示于一體的標準化、規模化科技示范園區和生產基地。以甘藍、花椰菜、西芹等優勢露地蔬菜產品為主的“高原夏菜”和以番茄、辣椒、西瓜等優勢設施蔬菜產品為主的反季節蔬菜享譽省內外,部分產品出口到東南亞、中亞、港澳等地。

  目前,全省共建立了10個國家級、37個省級無公害蔬菜標準化生產示范縣,24家企業認證蔬菜綠色食品基地64個。僅去年,甘肅省農民從蔬菜產業中獲得的人均收入達1161元,占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0.2%。全省城鄉居民人均〔蘇加辛?09公斤,位居全國前列。重點產區農民蔬菜純收入占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蔬菜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菜籃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又到一年金秋時節,記者來到武山,感受這里豐收的喜悅。

  如今的武山,渭河兩岸整齊的蔬菜大棚蔚為壯觀,在蔬菜大棚內,處處可見菜農忙碌的身影。走進田間,菜農們三五成群正忙著采摘豆角、西紅柿,一幅豐收景象。在蔬菜批發市場,車連車、筐擠筐,各種新鮮蔬菜應有盡有。經過裝箱、檢驗、過秤后,被裝上大卡車銷往全國各地。

  “已經到中午了,你們還不休息,這整車的西紅柿要送到哪里去?”在山丹鄉周莊村,記者看到幾位村民正在忙碌地將剛從田里采摘的西紅柿裝上三輪車。

  “今天收購的價錢高,要趕緊把西紅柿拉到蔬菜收購基地去,我們就能賣個好價錢。”菜農周明強一邊忙著裝車,一邊笑著對記者說。

  “農信社信貸支持我家建起3座日光溫室,一座棚年收入2萬多元沒問題。靠著種菜,我們不僅供孩子們上了大學,家里的條件也大大改善了。”村民陳保軍說,“如今村里家家戶戶都有兩三座日光溫室,近幾年村里的‘小二樓’越建越多,不少菜農還開上了私家車,生活條件甚至比城鎮。

  近年來,武山聯社緊緊圍繞天水市“48113”項目推進計劃,以“一園一區四片兩帶”蔬菜基地建設為重點,創新信貸服務,支持推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和復種蔬菜等“六大”種植模式,助力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產。目前,總產量92萬噸,總產值15億元。

  如今,溫室大棚已真正成為廣大菜農的“聚寶盆”。

  農信社的信貸不僅為武山縣的蔬菜產業帶來了新活力,也使隴原各地的蔬菜產業煥發生機。

  所到之處,百姓點贊———農信社支持建起了菜園子,“菜籃子”鼓起農民的“錢袋子”。

  高臺縣巷道鎮南灣村村民吳學珍家的日光溫室里,一株株紫黑色的圓茄,茄果飽滿,充滿著豐收的喜悅。他對記者說:“我們的茄子已注冊了‘河西紫歌’的品牌,又被農業部認證為綠色食品,打出了牌子,以優良的品質在市場保持穩定價格,澳?斤茄子2元多錢,1座溫室年收入2萬多元。”

  有了農信社的創新信貸支持,蔬菜產業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近年來,甘肅省充分發揮冬季光照充足的獨特氣候資源優勢,培育出以河西走廊與沿黃灌區為核心的日光溫室蔬菜優勢帶,以隴南、隴東為主的塑料拱棚蔬菜優勢帶。全省蔬菜產業形成了河西走廊灌區、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和“兩江一水”流域五大優勢產區,蔬菜產業已成為全省種植業中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之一。去年,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和產值將分別達到750萬畝、1650萬噸、315億元,較兩年前分別增長約30萬畝、71萬噸、15億元。

  更讓人欣喜的是,設施蔬菜產業已成為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重要產業之一。據調查,甘肅省常年從事設施農業生產和服務的農村勞動力在100萬人左右,其中直接從事設施農業生產的農村勞動力總數約80萬人,從事設施農業收購、運銷、貯藏、加工、包裝等相關服務的約20萬人,兩項占到了全省農村勞動力總數的11%。

  蔬菜大棚鋪開希望畫卷

  武山縣是“中國韭菜之鄉”,蔬菜產業已成為該縣近20萬菜農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在多年發展中,該縣大力推廣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地膜覆蓋、露地栽培、間作套種和復種蔬菜“六大模式”,在半干旱山區成功開創了“菜—糧—油”兩年三熟高效種植模式,種植區域由川道地區向淺山干旱區和高海拔地帶拓展延伸,蔬菜種類達40多個,形成了多品種布局、各類型齊抓、高中低檔并舉、特色優質并重的產業發展格局。

  金秋時節,記者沿渭河來到了素有中國韭菜之鄉稱謂的武山縣。穿越鴛鴦峽谷進入車川村向南行,清新的菜香撲面而來,田野上蔬菜大棚銀光閃閃,大棚里的西紅柿鮮嫩欲滴,翠綠的黃瓜掛滿了藤蔓,碧葉泛紫的甘藍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以渭河為中軸的綠色蔬菜產業在老君山下鋪展開恢弘的希望畫卷。

  走進山丹鄉車川村,一條條水泥路猶如一根根飄帶,把一幢幢新建的二層小別墅、一座座蔬菜日光溫室連在一起。村內綠樹掩映,村外田疇縱橫,呈現出一派文明和諧的鄉村美景。近年來,山丹鄉積極引導群眾培育發展富民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蔬菜產業,建成了周莊村3000畝標準化蔬菜示范園區,發展蔬菜產業帶頭人315戶。

  漫步城關鎮清池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接一片的蔬菜基地,菜農們正忙碌著收獲蔬菜。蔬菜種植大戶宋亞平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說:“能有這樣的好收成,離不開縣聯社的惠農貸款支持。”在清池村蔬菜種植基地,無論種植推廣還是蔬菜運銷,信用社成了農民種菜增收的堅實“靠山”。清池村全村572戶全是菜農,從十幾年前開始至今,武山聯社每年給宋亞平三萬至五萬元的信貸支持。在惠農貸款的支持下,宋亞平建起了5個蔬菜大棚,年收入近十萬元。如今,宋亞平靠種菜建起了兩處新磚房,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來到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一座座蔬菜大棚里各種蔬菜長勢喜人。蔬菜科技示范園負責人介紹說,總投資4.6億元、占地4100畝的蔬菜園區是縣委、縣政府貫徹全省“3341”項目工程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劃的現代農業建設項目,也是天水市八大現代農業示范園之一。農信社積極響應縣政府的發展規劃,堅持把蔬菜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主導產業來扶持。在惠農貸款的支持下,園區建起了1萬多平方米的智能化玻璃連棟溫室,3500平方米鋼架連棟溫室,還有4000平方米的新型日光溫室和鋼架無立柱拱棚,推廣田園清潔熟化的生態循環農業。

  近兩年來,在農信社的信貸支持下,該縣強力推進蔬菜產業發展,不僅建成了高標準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而且擴建了洛門國家級蔬菜批發市場,還新建設施蔬菜1萬多畝,今年又新建5000多畝蔬菜鋼架大棚;同時,建成了萬噸果蔬恒溫庫,形成了蔬菜種植、貯存、加工、包裝、運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

  有了農信社信貸的支持,武山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迅速增長,市場營銷拓寬,蔬菜種植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區域化、服務社會化、產銷一體化。武山縣先后被授予“中國韭菜之鄉”、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首批設施蔬菜標準園創建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和全省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縣等稱號。至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36.5萬畝,總產量102萬噸,總產值20億元,蔬菜收入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蔬菜已成為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富民增收的首位支柱產業。

  “隴菜通”搭建起“聚寶棚”

  田地間人頭攢動,菜農們將一筐筐新鮮蔬菜搬上田坎,運載農產品的車輛魚貫駛出村口……

  這是金秋十月在武山縣渭河兩岸隨處可見的豐收場景,也是該縣農信社助力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生動的特寫鏡頭。

  每天凌晨5點,老君山下夜幕沉靜,然而洛門蔬菜批發市場、城關清池、周莊等蔬菜批發點,來自全國各地運銷蔬菜的汽車已排起了長龍。每到銷售旺季,洛門蔬菜批發市場的日成交量達60萬公斤,年銷量1.7億公斤,成交額1.1億元。市場管理負責人介紹:紅火的市場交易離不開農信社的支持,是“隴菜通”信貸搭建起了百姓致富的“聚寶棚”。

  秋日的一個晌午,見到灘歌鎮溝門村村民張四喜時,他正在忙著將采摘的豆角裝箱、過秤,“蔬菜的銷路還好吧?”記者問道。張四喜笑呵呵地說:“以前種菜不僅要操心產量,還要考慮銷路。而現在,惠農信貸幫我們建起‘聚寶棚’,加上我們的菜品質量好,蔬菜交易市場客商多,不愁銷不出去。”在武山,不愁銷路,只管種好菜的不是只有張四喜。

  洛門蔬菜批發市場是農業部和商務部的“雙百市場”、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天水市的重點“菜籃子工程”。該市場副總經理賈曉平介紹,近三年,武山聯社的信貸支持額度已達7500多萬元。有了農信社的惠農貸款支持,去年交易量達4億公斤,交易額7.2億元。今年農信社又支持5600萬元信貸資金,為國家級武山洛門蔬菜批發市場的成功遷建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同時對提高當地蔬菜產業化水平、帶動全縣乃至周邊市縣蔬菜產業快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真正實現建一座市場,興一片產業、活一方經濟、富一方群眾的愿望。

  近年來,武山聯社在省聯社的正確領導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服務“三農”、服務縣域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的經營宗旨,積極為縣域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多渠道、全方位金融服務。尤其在支持蔬菜產業發展問題上下功夫,多方面、深層次地解決蔬菜產業融資問題,加大蔬菜種植資金扶持力度,全方位支持縣域蔬菜產業發展。去年累計發放蔬菜產業貸款1.9億元,截至今年9月,累計發放蔬菜產業貸款2.3億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