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九江市近年來傾力打造的“菜籃子”惠民工程的縮影,也是市人大常委會長期殷切關注、監督支持的成果。
給力“全過程督辦”
近年來,隨著九江城鎮化建設的步伐加快,特別是工業園區的急速發展,使得城郊大量農用菜地被征用,蔬菜種植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城區蔬菜供應大多依靠從外地調入,價格受運輸成本、氣候波動等因素影響居高不下,蔬菜的質量安全也難以從源頭上予以監控。因此,“菜籃子”成為人大涉農代表建議的高頻熱點議題,代表們從保障供應、質量安全、平抑物價、助農增收等方面,紛紛建言獻策,為“菜籃子”工程建設把脈支招。
人大代表持續多年的聚焦熱議,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一項以城郊蔬菜基地建設為抓手的“菜籃子”惠民工程計劃得以出臺。從2011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新擴6000多畝蔬菜基地,到2013年城郊蔬菜基地恢復至2萬畝,到2015年則與城區人口增長相適應發展到4萬畝,建設地點分布于瑞昌市、九江縣、湖口縣、開發區等城區周邊縣(市、區)。市財政對蔬菜產業發展的扶持力度前所未有,每年從價格調節基金的存量總額中提取20~30%的資金,對征占城郊菜地的用地單位按每畝1.5萬元的標準征收新菜地開發建設資金,一并納入城郊蔬菜產業發展基金專戶,加上農業、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國土等部門的整合資金,建設獎補資金年均超過600萬元。
“菜籃子”工程一頭連著千家萬戶,一頭連著菜農和農企,既是經濟問題,更是民生問題。依照慣例,九江人大每年都會針對市政府承諾的惠民實事,組織全體組成人員和部分省、市人大代表開展集中視察活動。從2013年開始,一改往年一次集中視察的做法,對“菜籃子”工程的啟動、實施、完成情況進行全過程介入式監督,支持和促進政府兌現承諾,取信于民。
為掌握“菜籃子”工程實時推進的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專項督查組深入一線建設基地,詳細了解蔬菜標準化生產、管理及銷售渠道情況。針對當前基地普遍面臨的電力設施不足、用工難等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督查報告中敦促市政府及相關責任部門給予支持解決。其中,關于理順基地建設管理職責、完善績效考核和扶持獎補辦法的建議,直接促成了《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的修訂。
較真“滿意度票決”
早在2008年,九江市人大常委會就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提高審議意見的提出和辦理質量的辦法》,旨在提高審議意見辦理質量、增強監督實效,“獲得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的過半數通過為辦理情況滿意。否則為不滿意,必須重新辦理,并再次向主任會議和常委會會議報告。”2013年12月,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對市政府關于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審議意見辦理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但因滿意票未過半數而須交政府重新辦理。在此之前,市人大常委會也曾針對《道路交通安全法》執法檢查中發現的4家地下停車場被違規挪用又整改不到位的單項問題,嘗試再次納入常委會議題進行專項監督。但是,將人大審議意見全文發還政府重新辦理,這在九江市人大常委會尚屬首例。
農產品質量安全囿于當前社會轉型期法制建設、道德誠信、執法監管水平等因素,審議意見辦理情況滿意度票決未獲通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能以此為契機,查找工作短板,夯實工作基礎,反而有益于九江的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2014年10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主任會議專題研究對市政府重新辦理該審議意見的督查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對審議意見“三強化”(強化法律法規宣教、強化源頭監管、強化人員經費保障)和“兩推進”(推進監測體系建設、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進一步落實情況,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結合的方式,逐條逐項對照檢查,特別是對基層農產品質量檢測站所建設存在的問題,督促市政府一抓到底、確保落實。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意義深遠,責任重大,只有進行時,沒有休止符……。”市農業局局長胡衛東在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審議意見重新辦理情況時鄭重宣言。目前全市已建成一個市級監測中心和12個縣級檢測站,實現了建設項目全覆蓋;市級監測中心依托國家項目支持已完成升級改造,縣鄉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站所建設基本完成,絕大多數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已做到機構、人員、經費到位,基層技術人員已完成全員崗前培訓。
助通“最后一公里”
“基地蔬菜銷售主渠道不暢,絕大多數基地蔬菜進不了城區蔬菜批發市場交易,市場秩序比較混亂,蔬菜流通“最后一公里”問題較為突出。由于銷售環節和中間費用多,造成消費終端和基地批發的價格反差較大,如前段時間市場西紅柿價格2.5元/斤,而基地批發價格在5角/斤以下,相差五倍之多。由于生產、營銷信息不能及時、準確、有效的應用于蔬菜品種結構調整和市場運作,基地在結構調整上盲目性大,滯后于市場價格波動,常常陷入量大無市場無價格,價高有市場而無產量的經營困境,有時當天采摘的蔬菜,銷售收入抵不上采摘工人的工資,因而干脆直接爛在地里,造成慘痛損失。”
去年以來,市人大常委會對城郊蔬菜基地建設運行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在綜合各方意見、建議所形成的調研報告中,調研組如實指出了當前基地建設存在的重建輕管、經濟效益低下等現象,特別是蔬菜流通的瓶頸制約問題,并相應提出了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快產銷對接和強化服務指導等建議。
此后,由政府主導,市農業、商管等部門分工協作,一項旨在打通基地蔬菜流通“最后一公里”的工程分三個步驟緊鑼密鼓地展開。第一步,協調市潯陽蔬菜批發大市場、九江新雪域農產品物流園降低進場門檻、減免有關規費,劃定1000平方米的區域用于基地自產蔬菜的批發;在全市各大農貿市場和沃爾瑪、聯盛、大潤發等各大超市設立基地蔬菜銷售專區。第二步,在不影響城市規劃和市容交通的前提下,發放蔬菜進社區準入證,允許蔬菜銷售直通車進入社區在規定時段和地點銷售自產蔬菜;扶持每個城郊蔬菜基地在九江城區建立5-10個便民惠民蔬菜直銷店,規范和優化配送渠道,讓老百姓買到放心、價廉、質優的新鮮蔬菜。第三步,鼓勵城郊蔬菜基地與超市、學校、工礦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等建立產銷對接關系,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有效緩解“菜貴傷民”和“菜賤傷農”問題。
為了讓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放心、盛滿幸福,從助力建好“菜園子”,到獻策管好“菜攤子”,依托視察、調研、執法檢查等多種監督方式,九江人大堅定地行進在履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