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標”牌長蕩湖螃蟹養殖人沈建國,最牛的一句話是:“出口要做75項檢測?再多也不怕。”
從9月份開始,沈建國開始拒絕親朋好友們的各種外出邀約,回絕的理由千篇一律:太忙了,這樣的拒絕,會一直持續到元旦。也是,對一個養螃蟹的人來說,沒有比收獲季節更忙碌的時候了。
80%的螃蟹都出口,更牛的是,價格由他定
每年,當一些養殖戶還在四處打探,為螃蟹的銷路而發愁時,沈建國的“蘇標”牌長蕩湖螃蟹已在當年8月底螃蟹還在蛻殼時,就敲定了差不多一半的銷量。而且,每年的基本價都是他來定,客戶可以自行決定是否接受。這些客戶都來自數千里之外:臺灣的、香港的、日本的、新加坡的,外銷“吃”掉了公司每年約80%的螃蟹,余下的部分,才會用于內銷,而且只提供配送服務,不設門店。所以,即使在常州本地,你也很難在市面上看到他家的螃蟹出售。
跟絕大多數“土”出身的養殖戶不同,沈建國早年是金壇農林系統的一名工作人員,算得上是科班出身。放棄體制內的鐵飯碗,一頭扎進螃蟹養殖行業,緣于一個偶然:上個世紀80年代,有客戶想買螃蟹,沈建國按了領導的吩咐下到塘口到處去找,發現金壇那么多湖面,居然沒一個養螃蟹的。
沈建國當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但是絕對是整個常州境內第一批養螃蟹同時還把螃蟹賣到海外去的人。做螃蟹出口,是需要有“金剛鉆”的。歐盟和日本對于鮮活農產品的各項檢測指標之細致與嚴格,眾所周知。特別是日本,更是稱得上苛刻。面對日本的75項檢測項目,沈建國非常淡定,“75項?再多也不怕!”
檢測結果當然在意料之中:全部合格。
他養的螃蟹爬上餐桌,要比別人多一道關
能夠把螃蟹出口生意一做30年,當然是因為優質。沈建國認為,優質并不是通常大家所說的青殼白肚,而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吃,二是安全。沈建國說,他看過有的同行養的螃蟹,說實話,品質有的比自家的好,只是不夠“干凈”,螃蟹要想在出養殖場時干干凈凈,就要多一道工序:放進暫養池,24小時不間斷充氧。在這一晝夜的時間里,螃蟹不停地吸氧、進食、運動,同時也把鰓和腸里的污物慢慢吐了出來。這樣的螃蟹,鰓是雪白的,腸子里也沒有污泥,顧客拿回家之后,只要在自來水下面沖洗過后就可以直接上鍋蒸或煮了。
既然如此,為什么其他養殖戶不愿意24小時暫養呢?很簡單,螃蟹把泥吐出來了,變干凈了,重量也減少了,而重量直接決定了螃蟹的“身價”。
24小時暫養技術是沈建國最先琢磨出來的,季節性暫養和微孔增氧技術也是他最先提出來的,已經60多歲的沈建國把養殖優質螃蟹當作自己畢生的追求,如今,他和他的江蘇長蕩湖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正把這項技術發揚光大,傳授給更多的養殖戶,希望大家都能養出優質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