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來看呀,這些辣椒長得真漂亮,像花兒一樣!”“這邊的更好,栽在花盆里的辣椒,我還是頭一回見呢!”10月27日,在第四屆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朔州市展區的一個辣椒展臺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圍觀。
這些辣椒有的是長條形的,有的是圓形的,還有的像盛開的花朵一樣,而且顏色除了有常見的紅色和綠色外,還有黃色的,個個光亮俏麗,玲瓏可愛,別有一番情趣。“它們能吃嗎?”有人疑惑地問道。“能吃,沒問題!”一位中年男子笑呵呵地解答道,這些辣椒肉厚、皮薄、籽香,口感都不錯,而且盆栽辣椒可以搬回家種植,既能觀賞,還能食用。“土干了就澆水,它能連續開花結果,這樣的話,家里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辣椒吃啦!只要精心照料,保證至少養3年。”張建國自信地說。
說話的中年男士名叫張建國,是朔州市朔城區沙塄河鄉上沙塄河村的村民,54歲的他,衣著樸素,面容清癯,是這些異性辣椒的研發者。說起來,張建國可是他們當地的名人,只要提起辣椒,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老張”,他在大家眼里就是個“辣椒王”。
也不知道是為啥,出生于普通農家的張建國,天生對土地就有一種熱情。年輕的時候,他在部隊當兵,專門負責后勤生產,成天就是與土地打交道,負責農副業生產。17年后,他退役轉業回當地,原本可以分配到一個好單位,做個收入穩定的工薪階層,可他拒絕了。他說,他就喜歡種地,覺得種地很有意思。“在部隊當兵時,經常會做一些技術培訓,所以學習了一些種植技巧。回了村里,覺得這些東西不能丟掉,所以,便想著研究點啥。因為辣椒可塑性強,所以,我開始做研究。”張建國說,1997年他回到農村的時候,村里種植辣椒的人很少,大多數人是靠種植玉米為生,可相對于辣椒而言,玉米在市場上的銷路并不是很好,所以,他從一家種子門市上購買了第一批種子,率先把自己家的40畝地全部改種為辣椒。
為了種好自己的辣椒,張建國成天鉆在種植大棚里研究,下種、澆水、上肥,每一株辣椒的生長狀況時刻都記在他心里。那一年,他們家的收成不錯,這讓不少村民刮目相看,漸漸有人開始跟著他改種辣椒。
但是,愛鉆研的張建國要的不僅僅是產量,更要質量。為了讓辣椒的品質進一步提升,他日日夜夜吃住在大棚,一心研究種辣椒的事兒,幾乎每天都是凌晨3點以后才入睡,一年之中,除了春節和中秋節外,幾乎很少回家。村民感嘆,老張的精神頭真足,這種苦可不是一般人能吃得了的。憑著這種精神,老張終于喜獲碩果,調味品辣椒、羊角椒、盆栽辣椒……各式新穎的辣椒終于研發成功。
張建國說,就算是種地也要種出個道道,既然種了辣椒,就要讓大家的日子也都紅火起來。所以,每年的農閑時節,他還會組織種植戶以及周邊村民進行免費的技術培訓,每一場培訓總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想聽“老張”講一講。漸漸地,老張的名聲越來越大,周邊鄉鎮的十來個村子,甚至是跨省的東北人都來跟他取經,學習辣椒的種植技術。
2014年,他研發的“雁豐辣椒8號和9號”,首次獲得有關部門的認可并得以推廣。他的辣椒種植面積也從40畝拓展為300畝,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農業合作社,負責辣椒的培育、生產和經營等。這些年來,他曾多次受邀參加過省內外的各種展覽,甚至還有一些知名的農學教授與之交流切磋。
如今,他已經是有著無形資產480萬元的合作社理事長了,雖然有一批員工跟他學習,幫他分擔農活。但很多時候,他依舊是親力親為,白天黑夜地守著辣椒地生活。他說,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所以,必須實實在在地用心去做,你哄地皮,地皮一定哄的是你的肚皮。“只要我能動,就一定會堅持下去!”張建國說,他現在最主要的工作還是辣椒的培育和研發,未來,他想研究辣椒的深加工,想把它做成一個產業,研究出各式辣椒產品,把自己的辣椒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到自己的研發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