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威遠縣界牌鎮南強村2組村民畢潤仙正在萵筍地里除草,村民文順銀有些奇怪:“畢二姐,我記得你這塊地20多天前都還‘立’著玉米,咋轉眼間你這萵筍就長了這么大了呢?”“我這是一個多月前就種了萵筍的喲。”聽畢潤仙講明原由后,文順銀明白了,原來畢潤仙在打時間差。
畢潤仙家里的地比較少,一家4口只有2畝多地。她邊種地邊想:能不能把這少量的地種出比一般老模式多的莊稼來?什么套種間種她都試過,發現效果還不錯,去年她來了個早種。
年初3月別人的玉米還沒出種的時候畢潤仙用薄膜育的彩糯玉米就移栽了。她愛人說,再有半個月白菜就收獲了,干脆等收了白菜再種玉米更好操作。畢潤仙說,現在前期氣溫低玉米移栽到地里也長得慢,白菜已定型成熟,互不影響,等收了白菜,玉米正好順利生長,就可比別人的提前半月上市。按照她的想法移栽收獲,她的彩糯玉米早上市半個月,每斤彩糯玉米賣3元,等別人的上市賣1元多一斤時她的已賣完了。同樣一畝地就比別人多賣了三分之一以上的錢。
不管怎么說,畢潤仙都沒忘記有效利用土地,在玉米還有半個多月才掰時她又趕緊在行間種上萵筍。所以說,玉米掰完去掉秸稈就看到了滿地青翠的萵筍了。
畢潤仙說:“別看這半個月時間,可是提高價格的關鍵時期,這個時候別人按照常規季節栽種的都還沒上市,每斤萵筍又要多賣1元或5角,等別人的上市我的已經賣得差不多了。這一前一后我這一畝地就增加了2000多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