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樹林濕地修復是三亞今年“雙修”的重點推進項目之一。10月26日,為推進海棠區鐵爐港保護區種苗繁育基地建設,當日上午,海棠區聯合市林業局在青田村委會啟動鐵爐港保護區種苗繁育儀式,并組織工作人員冒著烈日進場進行種苗栽種工作。
據了解,在鐵爐港紅樹林保護區內建立50畝紅樹林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本地原生紅樹林樹種為主,進行培育、繁殖優質造林種苗。主要涉及苗圃基地建設,種質資源引進,保存與馴化、育苗耗材,利用本地種源就地育苗。計劃培育紅樹林優質種苗50萬株,為三亞地區紅樹林修復工作建設提供種苗保障。
此外,下一步,海棠區還將聯合市林業局在鐵爐港保護區海岸沿線的宜林灘涂地進行修復,工程建設總面積500畝,地塊岸線總長為3000余米,主要分布在青田村、石龜村和江前村。對沿海宜林灘涂地進行整地、清理。新造各類苗木36萬余株,其中在海岸沿線地勢較高受周期性潮水影響較小的區域種植半紅樹或海濱植物,在海岸沿線地勢較低受周期性潮水影響較大的區域種植耐鹽能力強的紅樹植物,同時加強撫育管護等工作。
記者了解到,在鐵爐港青田村委會建設50畝的種苗繁育基地,其項目具體建設地點涉及青田村委會石岸、石中、石尾三個村小組周邊海域,三個村小組共有村民109戶,763人,人均耕地約0.3畝,地域偏僻,戶均田地少,村民生活水平較低,在周邊海域從事抓魚抓蝦工作,是村民賴于生存的重要謀生手段。
據海棠區農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現對該項目紅樹林濕地修復需要進行封閉作業及后期苗木管護等工作,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村民下海生產作業,給他們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為了更好推進該項目建設,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同時妥善解決三個村小組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經區農林局及市林業局派員多次和村民反復溝通,將爭取按照生產生活困難給予村民一定補貼。
據了解,為貫徹落實三亞提出的“要打響紅樹立保衛戰,為三亞留下生態之美”指示精神要求,由市林業局負責實施紅樹林濕地修復工程是今年三亞“雙修”工作中的重點推進項目之一。項目建設規模655畝,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鐵爐港保護區550畝(造林修復工程500畝,種苗繁育基地50畝)。項目以加強三亞河和鐵爐港紅樹林保護區內現有紅樹林資源的保護,通過增加紅樹林物種組成和生物多樣性,對保護區內殘次、斷帶和宜林灘涂地進行修復建設為目標,逐步恢復三亞紅樹林濕地生物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