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叫堅村的偏僻村落,有一個年輕人在這養(yǎng)了一種大鳥。這天,其中一只,被困到了柵欄中間的夾縫里。他是陳躍洲,是這個養(yǎng)殖場的主人。
記者:你在干嘛?
陳躍洲:把它抓過去
記者:它夾在這了是不是?
記者:踹到你了是不是?
陳躍洲:正常,經常被它們踹,
記者:會不會破?
陳躍洲:褲子經常會破,我牛仔褲已經被它踹破了好幾條了。它膽子有點小。
記者:我看它爪子特別大。
陳躍洲:而且很利。
這些鳥的大名叫鴯鹋,又叫澳洲鴕鳥。鴯鹋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鳥類。這些鳥可是陳躍洲的寶貝,擔心鴯鹋會受傷,陳躍洲剛想靠近檢查,就發(fā)生了意外情況,受了驚嚇的鴯鹋不高興了。
成年鴯鹋身高至少一米五,腿勁兒特大,陳躍洲的大腿上被提出了血印。養(yǎng)殖場的工人說,如果不是突發(fā)情況,平時抓鴯鹋是有技巧的,急不來。
陳躍洲的員工周傳頂:拎一個翅膀,你就可以抓著它走,它就可以跟著你走。
記者:這樣不會把它拉壞?
陳躍洲的員工周傳頂:這是它的弱點。
老周在這個陳躍洲的養(yǎng)殖場打工快兩年了,他無意間說的一番話,讓記者有些吃驚。
陳躍洲的員工周傳頂:每天跟鳥打交道,就是在這里比較寂寞一點。
記者:寂寞?
陳躍洲的員工周傳頂:肯定,就這兩個人,又沒有多的人。
記者:你都覺得寂寞啊?
陳躍洲的員工周傳頂:肯定,外面的世界寬闊一些,這里面一般沒人,這里面人很少,不多。
在陳躍洲養(yǎng)鴯鹋之前,這里本來是一片蘆葦地,不通公路,沒水沒電,陳躍洲在這呆了半年后,就窮得渾身湊不出一百塊錢,還欠債30多萬元。最困難的時候,他遇到了一件想都沒敢想的事,有人竟然主動送上門500萬元,讓他拿著先花,可陳躍洲居然拒絕了。
現在,陳躍洲不僅靠鴯鹋創(chuàng)造了財富,還帶動當地農戶一起致富,他本人也成為福建省青年創(chuàng)業(yè)代表。6年時間,33歲的陳躍洲守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山坳里,忍受寂寞,他到底圖什么呢?拒絕500萬元投資的背后又有什么不為人知的事情呢?
陳躍洲的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一輩子種田,靠天吃飯。2007,大學畢業(yè)的陳躍洲在一家臺資企業(yè)打工,不到三年時間,就在2000多個員工中被提拔為中層干部,是全公司提拔最快的人。陳躍洲卻覺得打工一個月4000塊的工資太少了,他不甘心。
陳躍洲:人家問說你以后想干嘛,我說我以后想去自己打拼的,當時的想法就是這樣的。
陳躍洲一邊打工一邊找項目,直到有一天電視中閃過的幾個畫面,讓陳躍洲找到了機會。
2007年8月的一個晚上,同宿舍的同事小楊拿著搖控器在換臺,突然間一個畫面和聲音閃過了幾秒鐘,一下子刺激了陳躍洲的神經,他打斷了小楊,把臺換了過去。
陳躍洲的朋友楊建華:這件事情的確有偶然性和戲劇性的。當時看的時候就說,這個東西不錯,到時候自己去弄塊地去養(yǎng)。
陳躍洲:和印象中的鴕鳥不一樣,我們平常印象中的鴕鳥會比較大,后來才知道這個是鴯鹋,當時看到有這個機會,在福建反正也沒人養(yǎng),經濟價值又很高。
陳躍洲看上的就是鴯鹋。這是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面有兩只動物,左邊是袋鼠,右邊就是鴯鹋。陳躍洲通過上網和到廣州考察了解到,除了觀賞價值,鴯鹋的各個部位都可以食用。當時除了個別景區(qū)引進鴯鹋用做觀賞之外,全國很少有大規(guī)模養(yǎng)殖的,陳躍洲認為鴯鹋會帶來巨大財富,他干脆辭職,信心滿滿的說服了同樣想創(chuàng)業(yè)的同事小楊,回到了老家福建省永安市。
陳躍洲:回來的時候就是抱著,創(chuàng)一番事業(yè)的那種想法回來的,信心滿滿的,激情滿滿的。
陳躍洲的妻子姚瓊:他好像就覺得要做就要做這種,比較特別的項目,跟別人不一樣,不要說大家都在做的東西,他再來做就沒有什么市場前景。
2008年初,堅村村,距離縣城50多公里處,一個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山坳里,緊挨著山坡處建起了兩幢小平房,一幢住人,一幢住鳥。
陳躍洲他們借了30多萬,以每年5000元的價格,租下了一片200畝的荒地,又從廣州引進了鴯鹋苗。本想著可以自己當老板,大干一場,但現實卻給了他一次次的打擊,就連現在還狀況百出。
采訪的第一天,養(yǎng)殖場里突然斷了水,陳躍洲很著急,要上山看看。
陳躍洲:這個水管被老鼠咬破了。
記者;哪里咬破了?
陳躍洲:咬了四個洞,在冒水,你看這邊也有被老鼠咬了。經常會有這些山鼠,竹鼠。
記者:那被咬了會怎么樣?
陳躍洲:就是水不會下去,下面就沒水了,我們喝的水就是靠這條管子。
直到現在,所有的生活用水是靠這條200米的管子,從山上引下來,斷水是經常事。
為了省錢買飼料,陳躍洲他們就在養(yǎng)殖場邊上種點紅薯和青菜,唯一的葷菜還要靠他們,翻遍了附近的山去找到的。
陳躍洲:會碰到一些動物,蛇啊。我們那個山澗里面,石頭下面還可以翻出一些像牛蛙這種美食。
吃的不好,沒水沒電,陳躍洲覺得都不算什么。但接下來發(fā)生的事讓陳躍洲覺得很對不起家人,也下決心一定要做出個樣子。
因為地方實在太偏僻,手機信號都不好找,每次和家人通電話,都是要漫山遍野的找上半天信號,陳躍洲他們干脆就很少打電話。惦記孩子,妻子的父母,來到這兒看女兒,老兩口一下子都愣住了,陳躍周的妻子至今都不愿意回憶當時的情景。
陳躍洲的妻子姚瓊:我爸爸媽媽沒有太多的話,回去默默地抹眼淚。不要讓我回憶這一塊了。
記者:就覺得太苦了?
陳躍洲的朋友楊建華:挺寂寞的,很少有人交流,除了跟那些不會講人話的鳥叨咕幾句。
那時候,三個人最開心的就是像這樣,和這些大鳥們交流。
陳躍洲:這個地方,它就是靠這個地方發(fā)出咕咕的聲音。就像打鼓。咚咚咚
記者:現在能聽到嗎?
陳躍洲:也可以,咚,咚,咚就像打鼓一樣。
記者:這些鳥過來干嘛?
陳躍洲:這些鳥以為我在欺負它,所有它看著它,它盯著我們。
聽到這些鴯鹋的叫聲,陳躍洲他們把所有的苦都拋到了腦后。
陳躍州:你當時問我覺得苦不苦,當時覺得不是說很苦,當時因為我們心里面有憋著一股勁。因為我們目標很明確。
這批鴯鹋一旦出欄,就會有40多萬元的收入。大家都盼著那一天。每到晚上,微微亮光的手電筒,就是陳躍洲他們唯一的電器,照亮了黑暗中的養(yǎng)殖場,也照亮著陳躍洲的希望。但沒想到三個月后,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意外還是發(fā)生了。
鴯鹋膽小,受到雷聲的驚嚇,當時撞破了柵欄,跑出去了幾十只,最遠的跑到了幾十公里外的公路上。
陳躍洲:它比較容易受驚,就是膽子很小。大的鳥受驚的話它會一起跑了,向圍欄沖撞,然后跑出去就在草叢里面躲著。
但沒過多久,更可怕的情況還是發(fā)生了,很多鴯鹋變蔫了,開始一只只死亡。
陳躍洲:那個時候心很慌,因為感覺如果不能全部控制,可能會整批的死亡,造成我們整個項目整個養(yǎng)殖場沒辦法(繼續(xù)了)。
250只鴯鹋是陳躍洲全部的希望,因為吃了爛菜葉,鴯鹋一下死掉了一半。鴯鹋要養(yǎng)殖一年才能出欄,之前只能光投入,沒有產出。給鴯鹋看病花掉陳躍洲手里最后的錢。
2008年11月的一天晚上,陳躍洲原本第二天要去進飼料,可找遍了全身口袋,第一次感到了絕望。
陳躍洲:第二天我們還要去進飼料,我們整個倉庫已經空了,但是我自己口袋里面已經沒什么錢了。
記者:能湊出來多少錢?
陳躍洲:當時就幾十元錢,不到100元錢。
3個人湊了湊,整個養(yǎng)殖場竟然連100塊錢都湊不出來了。三個人愁得一晚上都沒有睡覺,他們不知道第二天該怎么辦,剩下的幾個月怎么辦。眼看著這次創(chuàng)業(yè)就要夭折了。
陳躍洲:打電話給家里面,我爸說他身上也沒什么錢了,其實那時候心里很難受。
可陳躍洲怎么也沒想到的是,一筆500萬元就要送上門來,一切將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09年7月的一天,一個人找到陳躍洲,一開口就要給陳躍洲投資500萬元。
他就是要給陳躍周投資的人,他叫余劼,是一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yè)的董事長,他們在一次政府舉辦的交流會上結識,聽了陳躍洲的經歷,于杰主動找到他,說要給他投資500萬元。
福建省某企業(yè)董事長余劼:他跟我們其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從學校出來然后自己創(chuàng)業(yè),這些經歷我們也是曾經經歷過,所有一看到他就喜歡上了。
余劼說可以幫他們離開偏僻閉塞的小山村,在福州市建一個大的養(yǎng)殖場,一起合作養(yǎng)殖鴯鹋,這對于小伙伴來講,像是天下掉下來一個大餡餅。
陳躍洲的朋友楊建華:相當于我們的鐵路提速,我們以前很多要花掉5年甚至10年的事情,也許我們只用一半的時間就能達到。
就在大伙欣喜若狂的時候,陳躍洲居然拒絕了這筆可以改變命運的500萬。這個決定讓大伙很難接受。
陳越州的:其實在他拒絕的那一刻,很多人都勸過他,包括我們的朋友,因為畢竟對他來說,如果有了這個資金,他在所有的一些設想上,都可以做到一個比較大的跨越。
大伙都想不明白,陳躍洲怎么這么傻,對方沒有任何苛刻條件,多少人求之不得的事,卻被陳躍洲擋在了門外,偏要守在這200畝的山坳里。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陳躍洲:肯定是會很難很累的,但是肯定會有辦法解決的。
當時他給小伙伴們的解釋,并沒有讓大家信服。
為了繼續(xù)生存下去,陳躍周又硬著頭皮找親戚們借了3000元錢,幾個月后在永安團市委的幫助下,陳躍洲又向銀行申請到了5萬元的貸款總算度過了難關,拿著這些錢當本錢,3個月,陳躍周賺到了50多萬元,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采訪的時候,陳躍周給記者現場演示了他的營銷辦法。2014年7月20號,陳躍周開著一輛皮卡車出現在了永安市的街頭上,車的后面做了一個大籠子,里面裝著只活的大鴯鹋,一下子吸引了很多人圍觀。
讓人想不到的是,就在這些圍觀的人里,有一個酒店的廚師,當場就表示非常感興趣。
福建省永安市市民:我們這邊做這個的比較少。
記者:如果他賣這個你感興趣嗎?
市民:肯定會感興趣。我們也會試一下這個,現在你要想一個新的品種都很難,有新的東西更有吸引力。
記者:是不是顧客會感興趣。
市民:我們也感興趣。我們也愛做新的菜。
2009年,陳躍洲就用這種辦法,跟當地十幾家飯店合作。
福建省永安市某酒店負責人葉美蘭:可以說我們做餐飲這么多年,基本上還沒有人做鴯鹋這個菜,因為當時我們也沒有這種原材料。
陳躍周想打開更大的市場,可問題隨之而來了。鴯鹋太大,差不多1米5多,陳躍洲不能到哪兒都帶著兩只大鴯鹋去推銷。他怎么讓更多的人認識他的鴯鹋呢?
陳躍洲:我當然希望能找到一個更方便,更有效,能讓更多人認識鴯鹋的方法。
這個綠油油的東西是鴯鹋蛋,平均一個一斤多重。
2010年10月,在一次孵化實驗后,陳躍洲盯著這些孵不出鴯鹋的廢蛋發(fā)呆,難道這些蛋只能炒菜吃,是不是太浪費了?陳躍周靈光一閃,他想到了一個辦法。
從2011年11月開始,陳躍周開始頻繁的參加展銷會,他的鴯鹋蛋一亮相,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陳躍洲:最早我們去參展的時候,有人說,像西瓜,這西瓜多少錢一個,也有人說你這個石頭這么圓,哪里撿的這么多個。這個又漂亮又很特別,是世界上唯一的墨綠色蛋殼。想辦法,這么好看的東西,能不能重新把這些廢物利用起來。
陳躍周從網上聯系了幾個蛋雕師傅,把鴯鹋蛋做成了工藝品。最貴的可以賣到2000多元一個。
福建省永安是蛋雕師傅李祖明:最表層是深墨綠色,接下來就是這個藍色,第三層更淺一點,是淺藍色。第四層就是白色。我們雕刻藝術品,這個層次感非常明顯。
這是四種蛋的對比,鴯鹋蛋雕引起了人們對鴯鹋的關注。陳躍洲用一堆廢蛋找到了推銷鴯鹋的突破口。果然陸續(xù)有外地企業(yè)開始跟陳躍洲談合作了。
陳躍洲的客戶羅奕凱:慕名而來,看到那個蛋的時候,就覺得有這么大的蛋,是不是,蛋也很漂亮。
記者:那這個鴯鹋呢?
陳躍洲的客戶聶書寧:鴯鹋的肉非常好吃,這個全省沒有幾個地方會有這個,這個規(guī)模也不錯,所以就選擇跟他們合作。
福建省三明市某貿易公司負責人劉昌煌:我也希望能夠把他這種精神學到,帶動我周圍的一些親朋好友,周圍的農戶等,所以我很看中這個產業(yè)。
陳躍周把這些鴯鹋賣到了廣東、廣西等省市,建立了粗加工廠,把鴯鹋肉分割出售,鴯鹋肉140元一公斤,鴯鹋掌200多元一個。
在這時候,對于當初陳躍洲為什么要拒絕500萬元的投資,陳躍周也說出了內心真正的想法。
陳躍洲:他的公司主要做蛋業(yè),像皮蛋、咸蛋這些,但是只作為他蛋的產業(yè)中的一部分。我最主要的是想把自己的鴯鹋(產業(yè))做大,想把鴯鹋作為我們的一番事業(yè)做大。把深加工,包括鴯鹋油,孵化等一條產業(yè)鏈做起來。
雖然他明白對方的好意,但考慮再三他還是選擇了拒絕。
2013年陳躍洲找到廈門理工大學合作,共同研發(fā)出了鴯鹋油提煉設備,提煉出的鴯鹋油每公斤的市場價可以賣到600多元。
陳躍洲:在它從這里到尾部的皮下,有一層將近1厘米厚的,比較肥的。
記者:都是脂肪嗎?
陳躍洲:對,都是脂肪。
記者:那像這只能產多少?
陳躍洲:像這只可以達到十七八斤到二十斤。
陳躍洲的鴯鹋油化妝品生產也在醞釀之中,如果順利的話,2014年的銷售額能達到400萬元。創(chuàng)業(yè)6年,陳躍洲的夢想始終沒變,他要自己打造鴯鹋從養(yǎng)殖、深加工、餐飲、到旅游的一條產業(yè)鏈,做中國鴯鹋的第一人。
陳躍周的創(chuàng)業(yè)經歷,也讓當時要給他投資500萬元的人更加佩服。
福建省某企業(yè)董事長余劼:現在已經是好朋友了,因為從我們大家創(chuàng)業(yè)角度來講,我們在交往過程中,我認為陳躍洲是個非常上進的青年,他最后選擇了把它(鴯鹋產業(yè))做深下去,我認為這個想法是對的,是很好的,他有需要,還有我們力所能及做到的,那都是無條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