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搭建的全鋼骨架蔬菜大棚采光好、溫度高、效益好,加上抗災能力強,比老式日光溫室好多了。”三合村菜農李演卷一邊安裝大棚骨架一邊高興地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應用和專業技術指導,使設施蔬菜畝均節本增效達20%,今年種植的一棚辣椒比去年多收入了8000多元。”
為提升北方大中城市冬春淡季蔬菜供給能力,保障市場均衡供應和價格穩定,從2013年開始,農業部啟動實施北方城市冬季蔬菜開發試點項目。2014年,靖遠縣被列為試點縣,計劃總投資1.98億元,在東灣鎮三合村、楊柳村、大壩村規劃建設日光溫室蔬菜生產基地2500畝。
靖遠是我省蔬菜種植大縣,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蔬菜種植技術成熟,發展設施蔬菜優勢明顯。項目實施之初,當地菜農發展新型日光溫室的積極性非常高,但每座日光溫室所需的近8萬元投資,讓一些農民望而卻步。
“多虧有了惠農貸款,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菜農魏烈剛告訴記者。
為了解決菜農的融資難題,靖遠縣在加大財政投入的基礎上,積極協調金融機構落實設施蔬菜貸款,并整合項目資金,加快基地供水、供電、道路和排堿渠等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難問題解決了,群眾發展設施日光溫室的積極性更高了。
“發展蔬菜日光溫室收入高,而且穩定。今年,我建了8座80米大棚,打算定植辣椒、茄子和西紅柿,預計年收入可達20萬元哩。”談起發展日光溫室,以前一直搞蔬菜販運的大壩村村民蘇禮安信心滿滿。
項目實施以來,靖遠縣嚴格按照堅固耐用、性能優越、造價合理、便于機械作業的原則,優化設施結構性能,科學制定設施建設標準。截至目前,已建成新型日光溫室2200座,安裝鋼架1180座,完成投資1.37億元。
為進一步擴大項目建設實效,靖遠縣創新農技推廣服務機制,加快設施蔬菜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發展步伐,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育苗、統一定植、統一栽培、統一培訓、統一管理、統一防治“八個統一”的生產管理標準,積極組織蔬菜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示范推廣和規模化集中育苗、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指導服務,切實提高了基地設施蔬菜生產效益和產品質量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