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村小組以前主要經濟收入靠傳統種植,每年遇到天公不作美,家家缺糧無飯吃,村民們便提著口袋到附近的村子借糧食,所以得了一個‘口袋村’的貶稱。而如今,家家戶戶種植‘云恢290’,過去的‘口袋村’變成了如今令人稱羨的‘別墅村’,成了遠近聞名的全國文明村。”開遠市羊街鄉臥龍谷村委老燕子村小組組長魏顯榮自豪地告訴記者。
目前,開遠市臥龍谷村委會7個村小組95%的耕地都種上了優質稻,全村年產優質稻谷350萬公斤,經濟總收入76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80多元。
讓一“米”茁壯成長起來,帶動大家以“米”致富奔小康的是開遠市羊街鄉臥龍谷村委會主任、云南紅河臥龍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祥。他所創建的云南紅河臥龍米業有限責任公司,被認定為省級龍頭企業,生產的優質米被評選為“云南六大名米”、“云南名牌農產品”、“云南省著名商標”。帶動3萬余農戶種植優質稻谷35萬畝,年增收1.6億元。李文祥曾入選“全國十佳農民”候選人,榮獲“云南省第二屆拔尖農村鄉土人才”、“紅河州勞動模范”等稱號。不久前,李文祥又榮獲我省“興滇人才獎”,成為我州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農村“明白人、帶頭人” 。
日前,記者走近李文祥,探解他帶領農戶種糧致富奔小康,“一米富萬民”的成功之秘。
其人其事
火車跑得快 全靠車頭帶
生于1961年的李文祥,1982年從小龍潭辦事處青龍街村入贅到羊街鄉臥龍谷村為婿。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先后經營過飯店、販運過蔬菜、批發過商品、養過長毛兔等,無論做什么,生意都是紅紅火火。
1997年,李文祥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不久,就趕上村里換屆選舉,全村村民一致推選會做生意的他當上村長。可是上任的第一天,李文祥的家門口就擠滿了訴窮的和湊熱鬧的人,有的哭、有的吵。“村里無‘錢’途,村民來受窮,村干部臉無光”,一連好幾天,李文祥吃不好睡不安,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鄉親們盡早脫貧的問題。
經過冥思苦想,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形:臥龍谷村引種的優質米“云恢290”非常好吃,就是栽種面積少,形不成競爭優勢。雖然羊街鄉已經有兩個優質米加工廠,但他們加工其它稻谷。如果動員群眾栽種“云恢290”,村里再建一個大米加工廠,統一包裝銷售,這樣不僅能使鄉親們增收,還能帶動村集體企業的發展。李文祥把自己的想法說給鄉親們后,全村家家戶戶簽字按手印全力支持。
打鐵必須趁熱,簽完字后的第二天,李文祥就跑到省城買機器,經過一番辛苦奔波,建起了榮祥優質米加工廠。李文祥又用群眾集資的8000多元錢購買了一萬只包裝袋、一臺封口機、一臺稱、3把篩子,開始加工生產“臥龍谷優質米”。
臥龍谷優質米加工場剛投入生產,曾吃過“云恢290”優質米的人紛紛上門訂貨,當時整個臥龍谷種植“云恢290”只有200多畝,市場上粗米價為每公斤3元左右,李文祥按每公斤4元的價格進行收購,經過精選包裝后,賣到了每公斤7.4元,但仍供不應求。一年下來,加工場凈賺了10000多元。盡管優質米加工廠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由于工廠是以小作坊的方式加工生產優質米,不僅產量低,科技含量不高規模小,在市場競爭中常常感到先天不足,遠遠適應不了市場的發展。
2006年,開遠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結合實際,提出了“點上開花結果、面上全面推進”的新農村建設思路。羊街鄉優質米作為重點培植產業被列入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地處昆河公路旁的臥龍谷榮祥優質米加工廠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2007年,榮祥優質米加工廠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點扶持下,投資了1200萬元新建成榮祥優質米加工廠,加工廠有主廠房700平方米,原料倉庫2800平方米,成品庫、化驗室300平方米,產品陳列室150平方米,同時還建有產品質量控制中心、產品研發與創新中心等。并引進了國內最先進的精潔免淘米加工成套生產設備。現在加工廠每年能加工優質稻谷3000余萬公斤,帶動5000余戶農民年均增加經濟收入5000余萬元,年創利稅150余萬元。
2010年,榮祥優質米加工廠更名為云南紅河臥龍米業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公司以每噸6100元向農戶收購“云恢290”優質稻3100余萬公斤,銷售額為1900余萬元。帶動周邊地區4000余戶種植“云恢290”稻谷由2003年的200余畝擴大到2015年的35萬畝。
“興農”之志
農民要致富 科技來引路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李文祥深知這其中所涵的道理。要想把“云恢290”優質稻做大做強,就必須用科技來武裝“第一車間” 。
多年來,李文祥深感農民對科學種田知識的渴求,在他擔任村主任期間,特別重視以新科技武裝新農民,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作用,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過去的臥龍谷村,雖然有傳統產業種植水稻和冬早蔬菜,但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產量低、品質差、價值低,往往是增產不增收。針對這一情況,李文祥用了大量時間深入田邊地頭調研,廣泛了解農村群眾在科技方面想什么、盼什么?在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新型農民上下功夫。他想辦法籌集資金,在村里開設了70平方米的科普圖書室供村民查閱。村圖書室各種資料齊全,通過各項宣傳、培訓、自學,使廣大村民熟練地掌握了大棚蔬菜和優質稻的種植技術。每年還聘請省農科院、農大教授、市農業局技術專家和當地種植能手給村民授課2-5次。近年來,共舉辦了50多期優質稻和蔬菜種植技術培訓,參加培訓人員達3000人次。同時他還經常利用廣播、專欄、展板等形勢,大力宣傳無公害優質稻和蔬菜種植技術,農戶中主要勞動力受訓面達90%以上。并組織村民到外地參觀學習10次,先后到通海、呈貢等地學習種植技術,使無公害優質稻和蔬菜主導產業優勢得以快速發展。在開遠市農業局的支持下,他還在本村培養了100人以上的專業種養技術人員。
李文祥還以公司為依托,在發展中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市場”的經營模式,以省糧食科學研究院和云南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單位在無公害原料、產品生產、加工工藝和產品質量上給與技術支持,市農業局的兩名高級科研人員和鄉農科站的科技人員常年為生產無公害原料進行跟蹤指導服務。2010年由華糧三劍公司引進了具有國內先進技術和能生產國家標準優質無公害大米的成套生產設備和出廠檢驗設備,并培養了具有出廠檢驗和生產能力的檢驗人員和生產技術人員10余人,在保留為保護產品營養成分和健康需求使用傳統工藝的同時,增設了雙拋光、色選等新工藝,生產線實現了自動化控制,生產數據實行自動采集,產品保鮮采用無菌真空整型包裝,并以云南省糧油科學研究所為技術依托單位在生產工藝、產品質量和技術上給予大力支持。
對于市場而言,臥龍谷“云恢290”是個老牌子,勁道的口感、香甜味道讓其位列“云南六大名米”之一。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消費者對于大米的品質要求也日益提高。如何讓臥龍谷“云恢290”符合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呢?
打造更高品質的優質原料基地,生產出純度更高的大米,李文祥從未停下探索的腳步。他有個大膽的想法:對“云恢290” 提純復壯,“不用谷子播種,用大米種,效果會如何?”。而這用米育秧,是一種從未有過的科技創新,會成功嗎?
羊街鄉雖然大部分村莊都種植“云恢290”,但由于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分布差異,就存在大米品質差異。老燕子村鄰近的三角海,自然資源得天獨厚;村民一直種植“云恢290”,經驗豐富。但這樣大膽的嘗試,老燕子村的村民都不愿冒險。
村民梁永林是位種植“云恢290” 老農戶,但從未試過用大米播種,他不理解:“大米是要在干燥的環境下保存的,用大米播種,發霉不發芽的話不是白干了?”
李文祥發愁了,沒有村民的支持,哪來田地進行試驗?為此,李文祥挨家挨戶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還邀請市農業局的專家到老燕子村進行現場講課。功夫不負有心人,梁永林最終被李文祥打動,決定試一試。
初期,大家心里都很忐忑,如果試驗失敗了,村民就更加不會相信大米能種出好稻谷了。李文祥幾乎天天都要到地里觀察其生長情況。遇到病蟲害時,立即向專家請教。直到稻谷揚花,李文祥才舒了一口氣。
如今,在梁永林家的田地里,金燦燦的稻穗已經把稻稈壓彎了腰。相較于普通播種的稻谷,大米種出來的谷穗更加飽滿;剝開谷殼一看,一粒粒晶瑩剔透的谷粒發出陣陣清香;放到嘴里一嘗,香甜立即在嘴里化開,回味久久。
看著這些高品質高純度的稻谷,李文祥的心里樂開了花,用米育秧成功了,明年就可以用這些做種子,在老燕子等村全面推開,村民的收入又將提高不少。
“臥龍” 騰飛
打造名品牌 共享好味道
“曾經有人說,臥龍谷就是一條臥著的龍,騰飛不起來。但我覺得,只要肯干,用心干,臥龍遲早會起來,我們要讓臥龍變飛龍” 。李文祥說。
李文祥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干的。
如今的臥龍村,村民生活殷實,小別墅、太陽能、摩托車、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移動電話、電腦等已進入村民家庭,不少農戶家中購買了小轎車、農用運輸車。12個村民小組總共建有籃球場12個、文化活動室10個。 改變最大的要數老燕子村民小組。走進老燕子村,魏顯榮會自豪地告訴你:“俗話說,無商不富。我們村每家都種‘云恢290’, 成為優質米的原料基地,村民靠賣糧走上了致富路。”
魏顯榮告訴記者,為了能更好地種植優質稻谷,李文祥請了很多批來自農科院、農業局的專家來給村民上課培訓,專門講解水稻種植的知識。通過李文祥等村干部帶頭,村民們還達成了七個統一的共識:統一品種、統一機耕、統一栽種、統一供水、統一防治、統一化肥、統一銷售。初步核算,通過“七個統一’,每年可以節約29.869萬元的生產成本。同時,通過與李文祥的米廠簽訂收購合同,制定最低收購價,村里每噸優質稻都能比市場上多賺至少400元,又提高了村民收入。
除了讓村民在種植“云恢290” 優質稻上獲得好的經濟收益,收益后再獲返利之外,李文祥早在2005年,就自掏腰包拿出2萬多元,對種糧大戶和交售優質稻谷農戶,進行獎勵。近年來,他更是加大了獎勵的“含金量” 。手捧大“紅包” ,村民們種植“云恢290” 優質稻的激情也被激發起來。
李文祥當然有自己的一套模式:“虧誰都不能虧村民,只有做到糧食安全,才能有良性循環,臥龍谷優質稻的品牌才能做到最優。”
通過一系列的“笨辦法”,也憑借臥龍谷米本身的優良品質,李文祥把銷路打開了,臥龍谷米也開始供不應求,最貴的一種賣到每公斤99元。在今年年初的“云南六大名米評選”中,臥龍谷米是專家評分得分最高的。
“我們臥龍谷米不用淘、不回生,入口香軟,放一晚上都不會變硬,第二頓更好吃,如果還沒吃完,第三頓做蛋炒飯,比所有米炒出來都香。”如今的李文祥,三句話不離臥龍谷米,他甚至把商標注冊為“飛龍牌”,他對此的寓意是“臥龍總有一天會騰飛”,一如他對臥龍谷村的期待。
“先把臥龍谷米從農產品做到商品,再到工業品,最后的目標是奢侈品,這個產業成熟的同時還要發展有地理認證標志的五谷雜糧,乃至籠絡一批有消費能力、有需求的家庭用戶,做我們自己的特色農業。”好米自然不愁賣。李文祥說,以前,為打開臥龍谷“云恢290”的銷路,他背著米跑市場,甚至還要送米求關注。現在,由于臥龍谷“云恢290”的品質好,讓絡繹不絕的經銷商主動找上門。
雖然不愁銷路,但日益緊迫的市場也讓李文祥繃緊了弦。李文祥發現,網絡發達后,傳統的銷售模式雖不會淘汰,但也面臨著“網購”的威脅,即使是經典老牌子,也隨時會被網購雜牌所取代。于是,李文祥及時轉變思維方式,與電商合作,采用線上線下“雙線齊下”的經營方式力推臥龍谷“云恢290”。
隨即,李文祥成立了自己的門戶網站和開通了公眾微信平臺,通過定期更新產品信息,展示“云恢290”的生產加工過程,傳播公司企業文化等,吸引了很多外省消費者的關注。“線上”銷售讓臥龍谷的“云恢290”走得更遠了。而這時的李文祥卻有了更大膽的想法,他要擴大原料基地,把臥龍谷“云恢290”這個特色品種,帶到周邊縣市發展。他要把臥龍“云恢米”打造成一張響亮的名片,發往全國各地,讓大家共享舌尖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