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志民正采摘葡萄
“喂,你好,要山葡萄嗎?” “一斤新鮮的山葡萄能出6兩到8兩葡萄酒,您要多少斤?”日前,種植葡萄的江志民正在與客戶對接業務。據了解,江志民家今年銷售葡萄的收入已超過4萬元。
從莫旗出發,十幾分鐘的車程,記者來到了尼爾基鎮東升村二禿葡萄采摘園,4棟大棚內,一串一串葡萄特別惹人喜愛。大棚的主人江志民,正忙著給客戶采摘葡萄。
今年36歲的江志民是阿榮旗人,15歲時來到莫旗尼爾基鎮東升村居住,并在莫旗成了家。江志民的母親說:“因為后搬到這里,所以沒有地,但是自已家的園子大,就想還是種點兒值錢的作物吧,經過試驗后,決定種葡萄了。”說起種植葡萄,江志民說:“開始時,岳父在院子里種了幾棵葡萄,葡萄長得很好。那時候,莫旗幾乎沒有人種植葡萄,因為大家都認為這里的積溫不夠,即便是種活了,葡萄也不會好吃。我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在院子里栽了幾棵,那幾棵葡萄長得特別好,于是,我決定發展葡萄種植業。”
2008年,江志民開始種植葡萄,起初沒有建大棚,在園子里直接栽了1000棵葡萄。江志民還真是沒經驗,他說:“自己想栽樹就栽了,不但沒向別人請教,而且自己也沒認真研究一下各種葡萄品種的成熟期等相關內容,隨意地選了些品種就栽上了。”自從把葡萄樹栽上,江志民就精心呵護這些小苗,一晃兩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可是他家的葡萄就是不結果子。這時,江志民明白了,之前栽種的葡萄并不適合這里的氣候。于是,他在認真研究之后,原來的葡萄樹基本上全部淘汰,栽了夏黑、維多利亞、紫荊玫瑰等品種,后栽種的葡萄2010年結果。
從2011年起,江志民家的葡萄就開始采摘,從那年起他家的葡萄就有3個銷售渠道,游客自己入園采摘、批發和零售,江志民說:“這幾年的銷售情況比較穩定,基本上三種銷售方式各占三分之一,零售主要針對的是品質不太好的葡萄,價格稍低一些就賣了。”江志民說:“我家現在葡萄園共有4個大棚、占地6畝,這4個大棚是陸陸續續建成的,2011年,妻子任顯新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2013年,旗婦聯了解到我們急需發展資金,給我們辦了5萬元的無息貸款,又建了2個大棚后,現在達到了4個大棚。”任顯新說:“我家栽葡萄全部用農家肥,從4月到7月末,基本上每半個月就要追一次農家肥,有狐貍糞、雞糞,送到家一車180元,而且追肥特別辛苦,為的就是大家能吃到放心的葡萄。”
江志民算了一筆賬,他說:“現在我家葡萄占地面積6畝,去年收入8萬元,如果這些地種植大豆的收入也就是五六千元,土地少就得種植經濟作物。我家的園子面積大,現在我正在琢磨在采摘的基礎上,搞農家樂,只有項目多了才能留住更多的人,目前我正在找能幫我做規劃的人呢,想把采摘業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