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海金田創始人郭建平現年54歲,曾為洛陽某大型國企干部,后辭職經營交通運輸生意,商海沉浮十多年,身家升至上千萬,可謂功成名就。可年事愈高,鄉情愈濃。每年郭建平都要到老家汝州市臨汝鎮彥張村走走看看。
近年來,農村、農業發展日新月異,土地政策放寬,交通條件改善,市場需求旺盛……精明的郭建平在往返于家鄉的路途中,敏銳地嗅到了巨大的商機,他直言反駁“農業難出成績”的悲觀論調,并放出豪言“我就不信這個邪”。
從商多年的郭建平并未盲目上馬項目,他信心堅定,目標明確,明白自己要做的不是傳統農業,而是適應市場需求的現代農業。
“地里種什么,要看市場需要什么。”在變幻莫測的農產品市場中,郭建平依靠自身資源及敏銳判斷,將目光鎖定在了供港蔬菜上。
香港入關蔬菜檢驗標準之高之嚴全球聞名。“只有生產高品質的蔬菜,才能滿足市場的高標準嚴要求,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郭建平在投身農業之初,就瞄準了高端市場,并和香港一家蔬菜批發公司簽訂框架協議,同時在深圳成立辦事處,用以考察市場。
郭建平創辦農業企業的思路簡單直接,就是訂單農業。那么有了訂單,在具體操作中,如何發展農業呢,這就不得不提郭建平的另一發展理念——打造生態農業閉環。
“沒有絕對的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在農業生產中,郭建平一直秉承著這一理念,并逐步付諸行動。
蔬菜種植,是巖海金田的主營業務,也是郭建平首先考慮的問題。在河南,蔬菜種植一年最多兩三茬,土地浪費不說,蔬菜品質也不高。
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滿足市場需求?巖海金田在全省率先引進種植廣東菜心、江門白心、學斗、日本芥藍、銀絲王、越南芥菜、袖珍冬瓜、肉絲瓜等20多個品種,幾乎實現全年不間斷生產。
據了解,按照不同月份,巖海金田種植生長周期不同的種子,每年2月開始育苗,4月初收割第一茬蔬菜,一般情況下11月初停止播種,12月初完成最后一批次采收,每年可收種七八茬。
種植蔬菜,需要較為完善的灌溉系統。不同于一般蔬菜,巖海金田種植蔬菜多為熱帶亞熱帶作物,喜溫喜濕,不能用水溫較低的地下水直接灌溉。為此,基地挖建4座蓄水池,將地下水注入蓄水池,待水自然升溫,再引水灌溉農田。
蓄水池除作為灌溉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外,還用以發展魚類養殖。據了解,每個蓄水池目前養魚5000多尾,4座蓄水池共養魚2萬多尾。基地采取草魚、鯉魚混養方式,草魚吃菜草,鯉魚吃魚糞,不喂養任何飼料,蓄水池成為整個生態農業系統下的一個小生態系統。
為處理不達標的蔬菜,同時兼顧養殖業發展,巖海金田啟動揚州大白鵝養殖項目,目前已出欄5000只,預計年出欄10萬只,“這樣既能消化殘次蔬菜,降低生產管理成本,又能解決飼料來源問題,同時還能提高家禽肉質,一舉多得”。
蔬菜、魚塘、大白鵝等所形成的全方位多層次的生態農業閉環,還僅是郭建平生態農業宏觀構想的一部分,在郭建平的宏偉藍圖中,還有和省農科院合作的2000畝富硒小麥,農業產業鏈下游的面粉廠、淀粉廠,用以觀光旅游的生態木屋。
打鐵需要自身硬,發展需要硬本領。郭建平對巖海金田產品要求近乎苛刻,施肥全用廣東某廠家供港蔬菜專用肥,打藥全用生物農藥,花費百萬元在基地四周建立圍網,防止閑雜人等入內,不分晝夜專人巡視。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深圳海關入關檢測中,巖海金田蔬菜總是名列前茅,上門求購的商家也絡繹不絕。
“我要把巖海金田做成汝州面積最大、效益最高的農業產業園,誰說農業干不出成績,我不信這個邪”,郭建平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的豪言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