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這幾天,重慶市江津區嘉平鎮紫荊村村民楊興良沒在家休息,而是在荒坡上忙著栽種花椒苗。楊興良說:“這兩個月來我新栽了4畝多花椒苗。”
在紫荊村,像他這樣利用農閑時間新栽種花椒的農民還不少。村里負責人說,近段時間全村新栽了800多畝花椒苗,預計今年全年新增花椒種植面積至少有1000畝。
江津現有50萬畝花椒種植基地。最近幾個月來,在江津區大幅擴大花椒種植面積的除了紫荊村還有不少村社,其中可有什么原因?
銷售
今年青花椒收購價格翻一番
“今年,鮮椒的收購價格為歷史最高。”江津區先鋒鎮繡莊村農民周友華說,“我種了17年的花椒了,沒想到今年花椒市場行情這么好!”
周友華的4畝多花椒,平均畝產2000多斤。今年,賣花椒的毛收入有12萬元左右,除去成本,純收入超過了10萬元。
“今年江津的10余萬椒農,基本上都賺了錢。投產的花椒,畝純收入高的有2萬多元,低的也有1萬多元。”江津區農委副主任張洪說,這都是因為今年的青花椒收購價翻了一番。
張洪介紹,5月下旬,江津青花椒開采,一上市收購價就是每斤六七元,沒多久就開始節節攀升,迅速升到每斤10元以上,最高峰時漲到每斤13.5元。全年下來,收購均價達每斤11元。而去年的收購均價是每斤5.5元左右。
今年,江津本地的花椒深加工企業也難以收購齊所需的青花椒原料,不得不到外地去收購。重慶天聚農業有限公司老總說,今年他的公司在江津本地只收購到200多噸原料,沒辦法,只好到貴州道真、四川安岳等地收購了幾十噸回來。
背景
江津花椒在全國的地位獲認可
鮮花椒收購均價從去年的每斤5.5元左右上漲到11元,讓椒農賺夠了錢。那么,今年江津青花椒的價格為何翻番呢?
從客觀上來說,今年花椒減產是原因之一。去年,江津花椒鮮椒的總產量是15萬噸左右,今年的總產量僅12萬噸,總產量減了20%左右。而在全國范圍內,青花椒減產的幅度大概也是20%。
“減產是導致江津青花椒價格上升的一個原因,但不是絕對因素。”江津區花椒產業協會會長陳秀強說,“青花椒收購價格最高在江津,比其它地區高出一截。如在距江津不遠的貴州道真縣,青花椒鮮椒的收購價格,每斤就比江津低5元左右。”
那最主要的原因是啥呢?在很大程度上,應該是江津花椒的品牌效應。
據陳秀強介紹,目前,江津是全國最大的青花椒生產地,所產的青花椒已占據了全國60%的市場。因而,江津青花椒在全國市場上“有話語權”,始終引領著全國青花椒的市場價格。
近兩年來,江津區特別注重通過品牌培育,擴大江津花椒在全國的影響力。去年,中國經濟林協會花椒專業委員會年會在江津召開,與會的全國11個“花椒之鄉”的代表,以及全國花椒業專家等,對江津花椒產業的規模、發展水平等都給予了極高評價,公認江津花椒在全國的地位。
與此同時,對江津花椒“含硒”這一賣點的宣傳,也在全國范圍內提升了其市場影響力,吸引全國各地的經銷商來江津收購花椒。今年,盡管江津青花椒的收購價格比其它地區高出一大截,但還是有全國15個省區的200余家經銷商,涌到江津收購花椒,把江津青花椒搶購一空。
解讀
產品品質提升與市場需求擴大
陳秀強說,得益于種植技術提升、管理標準化,以及采摘和烘干技術的不斷改進,江津青花椒的品質近年來大幅提升。
江津花椒種植已有30余年的歷史,種植方式從最初的粗放式發展到如今的精細化管理,不僅使產量大幅提升,也使花椒的香味更純正、顆粒更飽滿。
比如在采摘、烘干環節,就有了極大的改進。鮮椒采摘下來后,得在24小時內烘干,質量才不致受影響。以前,鮮椒到干椒靠的是太陽曬。如果遇上雨天,鮮椒就容易發霉。從今年起,江津在全區的花椒產區里,發展了1000余個專職搞烘干加工的點,椒農采下來的鮮椒,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通過烘烤箱烘干,保證了質量。
“市場需求的擴大,也拉動了江津青花椒的價格。”陳秀強說,目前,江津青花椒的消費市場在不斷地擴展,如在火鍋上,隨著青花椒一次性火鍋底料的興起,在成都、重慶等地的火鍋店內,用青花椒油配制火鍋底料的市場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青花椒的深加工也在擴大消費市場。僅江津區域內,就已發展起26家花椒加工企業。從青花椒中提取精油、化妝品等產品的深度開發技術越來越成熟,市場也越來越大。
閱讀延伸
江津椒農承受市場波動能力增強
“近些年來,江津青花椒的收購價格并非一直穩定,也有上下波動。”張洪說,但是,近10余年來江津花椒產業的發展一直穩中有升。
陳秀強說,在2000年左右,江津的椒農中也出現了因價格波動而砍樹的現象。當時,政府為穩定這一產業,曾采取了不少“穩樹”措施。
這10多年來,江津區相關部門,有意培養椒農對市場價格波動的承受能力。同時,也不斷地改進技術,來減輕價格低迷時對產業效益的影響。目前,只要鮮椒的收購價不低于每斤3.5元,椒農就不會虧本。
“正是因為椒農承受市場價格波動的能力增強了,這10余年來,江津花椒產業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始終平穩發展。”張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