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上高原夏菜已經快十年了,雖然比以前辛苦,但是家里的日子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修了房子,買了太陽能、電冰箱、全智能洗衣機,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啊……”9月29日,榆中縣三角城鄉高墩營村六社的村民閆迎竹忙著在地里收菜,臉上的汗水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她感慨地說。
閆迎竹是高墩營村一個普通的村民,說起以前的生活,她坦言道:“10年前,地里種點麥子、玉米,一年到頭收不了幾個錢,家里的日子過得緊巴巴,可自從種上了蔬菜,那就不一樣了,從最初的2畝到如今8畝,嘗到甜頭了,生活也就越來越好了”!從最初的年收入不足1萬元到現在的家庭年收入近10萬元,她是榆中縣通過蔬菜種植致富起來的千萬個農民的典型。
閆迎竹富起來了,高墩營村也富起來了。走在高墩營村寬敞的大道上,一輛輛運送蔬菜的車川流不息,村民們賣菜的身影來來往往,如今,在高墩營村這個“高原夏菜”種植大村里,98%以上的農民通過種植蔬菜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村民們感嘆:“高原夏菜改變了我們村子啊!”
來自榆中縣農業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榆中啟動了以“蔬菜產業”作為農民增收致富核心的產業富民行動,2015年全縣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36萬畝,總產量86萬噸,產值超過13.5億元。全縣蔬菜企業40家,總庫容量13萬噸,年外銷蔬菜120萬噸,已形成了全省“北菜南運,西菜東調”最大的產地型蔬菜集散中心,其中90%的產品銷往廣東、福建、浙江等東南沿海城市,10%的蔬菜產品已出口到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我國的港、澳、臺地區。
在做大做強高原夏菜品牌的同時,依靠南部山區特殊的地理、氣候條件,榆中縣大力發展冷涼型蔬菜種植,建成祁家河、羊上兩個千畝冷涼型蔬菜標準園。種植規模從最初的85畝,發展到現在的5萬多畝,經濟收入從水地畝產600元攀升到畝產5000元,山旱地從畝產300元攀升到畝產5000元。
冷涼型蔬菜種植改寫了榆中縣二陰旱作農業區不能種植蔬菜的歷史,探索出了二陰旱作農業區蔬菜種植跨越式發展之路,使該區域農業經濟效益顯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