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記者走進漢臺區徐望鎮余橋村的金銀花基地,一層層的梯田中純白的、金黃的金銀花迎風擺動,迎面撲鼻的陣陣清香夾著淡淡的泥土氣息……
“你可別小看這不起眼的金銀花,它可是我們的搖錢樹呀。”金銀花基地負責人胡萬慶對記者說,“我在外地打過工、在企業上過班,吃了不少苦但也沒致富。直到2011年3月,我通過學習、考察看到藥材種植的優勢和前景,不顧親朋好友反對承包了140畝坡地開始種植金銀花,技術逐步成熟、銷路穩定,收益也相當可觀,最主要的是帶動了周邊農民共同致富。”
“我在這里打工兩年多了,平均每年凈賺3萬元。”長期在金銀花種植基地打工的姓余的村民表示,在家門口打工比外出打工方便,花銷也小得多,還能照顧上家人。也有村民表示,農忙種地,農閑時到這里打工,光靠采摘金銀花賺得工費就夠貼補半年的家用。
胡萬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每采摘一斤金銀花就可以賺取4元的工費,一名采摘工人一天至少采30斤,每天凈賺120余元。尤其是選用山東新品種之后,金銀花的產量增大,一年可以采摘四期,每期產量可達到4噸,全年光采摘的人工費就要支付13萬元之多。除此之外,基地修建、除草、施肥、打藥都需要大量勞動力,農忙時一天至少要請200多個工人。
“金銀花產量高、花期短、易腐爛,需要就地烘干。之前沒有烘干設備只能靠人工操作,人工烘干費時、費力不說,定色時控溫不當就會導致次品、廢品,影響收益。”胡萬慶指著單次可以烘干3000斤的烘干爐說,“這是新購買的電動控溫烘干設備,烘干不再是制約因素,咱農民致富也要有竅門。”關于下一步的發展,胡萬慶表示除了引進新品種,還要培養一大批懂技術的土專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談到胡萬慶靠種植金銀花帶動周邊農民致富的事跡,徐望鎮副鎮長張靜表示,近年來徐望鎮以綠色農業為基礎,以“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目標,積極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條件,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像胡萬慶這樣靠農業產業致富的農民逐步增多。今年,該鎮在650畝金銀花基地的基礎上,又新發展了150畝金銀花、130畝杭白菊和100畝葛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