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溫州市水稻機插已全部完成。據初步統計,面積達到33.04萬畝,比去年增長11.6%,超額完成了全年29.5萬畝的任務。全市水稻機插率達到19.56%。
一是強化政策扶持。各級政府對水稻機插予以重點扶持:永嘉、蒼南、平陽、瑞安對購置插秧機追加補貼9%-20%;蒼南、平陽、瑞安對購置秧盤每個補貼2-3元;永嘉縣對機插作業環節每畝追加補貼10元;溫州市本級財政也繼續對機插每畝補貼10元;總補貼金額達300多萬元。
二是探索建立儲備秧制度。瑞安市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0萬元,用于總規模為1000畝的早稻機插秧苗儲備基地建設項目,有效避免早稻育秧期間因天氣原因造成的大面積爛秧導致秧苗短缺延誤季節的情況,保障了農民收益和糧食安全。
三是加大技術推廣力度。各縣(市、區)加大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力度,舉辦技術培訓班8次,演示會10次,印發宣傳材料4610份,媒體宣傳17次,培訓技術人員和農民906人次;新增插秧機147臺,秧盤39萬只,育秧流水線15條。
四是推進科技創新。樂清市伊新農機服務站和光甸農場等水稻機插大戶,對原水稻育秧流水線進行整合升級,自制了秧盤播種成套流水作業設備和遠距離秧盤輸送線,可直接把秧盤輸送到育秧大棚。一條流水線上工人從8名減少到4名,每天每條流水線可以節約人工成本880元。
五是加強農機農藝融合。為進一步推進水稻機插,2012-2013年,在中國水稻所技術支持下,溫州市開展“晚稻機械化育插秧農機農藝融合技術”項目,進行科技攻關,項目2012年在17個試驗點開展53項試驗,2013年在13個試驗點開展48項試驗,已通過驗收。該項目通過品種比較試驗,確定甬優17、甬優15和甬優9號依次作為溫州市連晚機插主推品種,并明確其適于機插的栽培模式,制定了技術規程。下一步這些技術成果將在全市范圍內推廣。